蒋百里:中国天才的军事战略家(3)
2015-09-02 13:02
来源:共识网
作者:毕唐书
三、题外的话
蒋百里先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儒将,他代表了中国最后一代“国士”的风骨。作为军人,他才华横溢而又独立特行,献身于国家而又不委身投靠于任何党派和权势人物。蒋氏祖上是藏书大家,自幼即满腹经纶,以这样的天赋和素养,其后融中西于一体,军事上、书法上、文学上、美术上、外交上,一经手其成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蒋先生青少年时主编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锐深邃不亚于《新青年》,所译的《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为中央美院教材。其智为大聪明。比如对日抗战,蒋先生很明白上街发传单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脚踏实地的对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结合对中国的充分了解,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回答了“中国怎样能打赢日本?” 这个题目。
蒋先生不仅长于宏观谋划,而且在微观上亦有精准的洞察力。1932年2月1日,蒋百里和友人曹聚仁等人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他手持一张上海《每日新闻》,突然指着《每日新闻》上的一则电讯让曹聚仁等人看。曹聚仁等人一看,那只不过是一则普通的简短电讯,电讯上说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昨天晋谒天皇。蒋百里说,这就是报告日本出兵的意思;并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对曹聚仁等人说,以日本的运输能力,以及由长崎到上海的水程,六天之后,即7日早晨,日军会有一个师团到达上海。曹聚仁等人当时并不以为然,但六天后的2月 7日早晨,日军的第九师团果然毫厘不爽地开到了上海,参加作战了。曹聚仁等友人连连称奇,此事在当时广为流传。当时蒋百里并无内部消息和其他特殊途径,依据一则寻常新闻,就能推断出日本即将出兵,没有对日本战时行政体制的透彻了解,没有对岛国国民性格的整体把握,没有对日本运输、交通、运量、军队建制、后勤补给等方面的常识储备,蒋百里不可能料事如神。再如西安事变,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停战,又怕南京不接受,问计于他。先生问:“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曰:“蒋鼎文。”先生说:“那就让他去。”结果,蒋鼎文一到南京,很快便实现停火。
蒋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他和夫人左梅女士爱情一直被传为佳话。左梅女士原为一名日本护士,姓佐藤。1913年6月18日,蒋百里在保定军校任校长时举枪自杀成重伤,袁世凯政府闻讯即急请日本大使馆选派军医前往保定抢救。佐藤做为随医护士一起到了保定。蒋百里伤势好转后,日本军医要回北京,经学生代表要求,留下佐藤护士继续护理。佐藤敬佩蒋百里的血气方刚,又担心他往后还会抑制不了激情的冲动,就对蒋百里说:“忍是大勇者之所为。自杀不是勇敢而是逃避人生责任。人生责任应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一切难关,以求实现其伟大理想。如果不能忍耐,将来如何能够成大功立大业?如果有热血、有志气的好男儿轻言牺牲,国事尚有何人来承担,如何对得起国家和培养人才的老前辈?”这娓娓之言,如醍醐灌顶,使蒋百里顿时大悟。由此,他开始注追求这位温婉刚毅的异国女子。后来佐藤回国,他与佐藤的爱情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书佐藤曰:“我因你而生,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好,我马上就到日本来,要死也死在你的家里。”
在蒋百里锲而不舍的追求下,佐藤和其父母终于接受了蒋的感情。1914年冬日的一天,一艘日本轮船缓缓驶入天津塘沽口,佐藤再度来到中国,此后,她再也没有回日本。蒋百里委托一个朋友作媒人,到码头迎护佐藤姑娘,随后两人在天津德国饭店举行婚礼。结婚以后,蒋百里取佐藤姓中的“左”字为姓,又以自己平生最爱的梅为名,给新婚的日本夫人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左梅。这一年,蒋百里32岁,左梅24岁。
从此,日本女子左梅追随丈夫蒋百里终生。为了跟从蒋百里抗日,她自行断绝了与日本亲人的一切来往,也不教孩子们说日语。后来蒋百里在抗战期间因劳累过度在睡梦中猝死,当时冯玉祥竟然在香港报纸上发表文章,想当然地一口咬定,说蒋百里是被日本妻子左梅打毒针毒死的。女儿蒋华知道这个消息,立即打电报坚决否认,澄清其事。蒋百里去世后,左梅独自抚养五个女儿,也因为日本女子的身份而遭人白眼,但她一直留在中国为蒋家守寡,直到1978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其骨灰与蒋百里的灵柩一起合葬在杭州南山公墓。
在20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左梅与蒋百里相濡以沫,生育了五个女儿。长女早夭,二女及四女旅居国外,三女名蒋瑛,业音乐,为科学家钱学森夫人。
蒋百里于1938年11月4日在赴贵州遵义就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途中病逝于广西宜山,终年56岁。噩耗传来,举国震悼。重庆各界举行公祭,蒋介石亲临主祭。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蒋百里为陆军上将。其遗体葬于宜山鹤岭。墓在半山,可俯瞰宜山全城。墓碑刻字“陆军上将、陆军大学代校长蒋方震之墓”,墓门两侧的联语为:桃李满宫门,筑室有贤承子贡;剑铎藏武库,童山何幸葬先生。额题是:雨化群伦。抗战胜利后,蒋百里遗体迁葬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南山公墓。迁葬之日,虽经10年,遗体不坏。1949年后,又迁葬于杭州凤凰山下之南山公墓。经60年变迁,蒋百里在宜山鹩哥山即鹤岭的墓地,已经了无痕迹,墓碑亦遍寻而不复见,只有上述的一副联语,尚流传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