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
蒋百里纪念馆整体效果图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海宁蒋百里纪念馆布展工作正在加紧筹备之中。据有关方面透露,座落于海宁硖石东山北麓的蒋百里纪念馆,预计今年11月4日——蒋百里先生逝世77周年纪念日,将向社会全面开放。
蒋百里(1882—1938),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岳父,并且是其最早的学术领路人;他赴日留学时曾以优异成绩获日本明治天皇亲授军刀,赴德留学亦被兴登堡元帅誉为“东方人杰”;他怀着一颗强军救国的赤子之心矢志不渝奋斗终生;他在1937年提出的“抗战必胜论”和“持久战思想”,奠定了我国八年抗战的总基调和战略指导方针……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先生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广西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全国为之震悼。
从2008年蒋百里逝世70周年,海宁市有关方面为纪念这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抗战功臣,开始了蒋百里纪念馆的相关筹备工作。历经7年不懈努力,这一梦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就要变为现实。
A 【呼声】
蒋百里先生在家乡
应有一座纪念馆
“海宁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历史长河中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进步的非常多,但谈起近代以来对我们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恐怕没一人比得上蒋百里!”海宁市博物馆社教部原主任吴德健说,正是怀着对蒋百里先生的这一崇敬与景仰,海宁市有关方面在2008年就开始了蒋百里纪念馆的筹备工作。
据吴德健介绍,蒋百里1882年生于海宁硖石书香门第,祖父蒋光煦是个有名的藏书家,百里12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他小小年纪因受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刺激便开始关心国家大事,萌发了投笔从戎抵御外侮建立强大国防的志愿,“老硖石吴家廊下88号,今天的海宁市区茅桥附近、干河街以南的水月亭小区内,曾保留着蒋百里故居,这是海宁市文保单位,但在1999年5月的旧城改造中意外地被拆了。2008年是蒋百里逝世70周年,大家都觉得应该办一场深入的蒋百里纪念会,建一座蒋百里先生纪念馆,以更好地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更好地爱国兴邦,就向市里做了汇报。”
吴德健说,对此呼吁,海宁市主要领导非常重视,还专门与他赴北京拜访了蒋百里的三女儿、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请她多提意见给予帮助,“蒋英教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代表蒋百里先生的后人向我们表示感谢。由于蒋百里平生喜爱梅花,婚后特为日本籍夫人取名左梅,并在老家硖石东山西麓购地数亩种梅树,我们访问蒋英教授时便带去了海宁东山公园建设图纸,并表示仍将在此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筹建蒋百里纪念馆,以供后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发扬他的精神,更好地建设家园,蒋英教授对此非常开心。”
“蒋百里生前在硖石东山西麓购地种植了一片梅树,那里风景优美,小桥流水,百里先生种梅之后还为此起名‘梅园’,以备日后和夫人回乡养老,岂料此后抗战爆发,硖石沦陷,这处梅园竟成了日军的马厩!”吴德健向记者回忆,时过数十载,当蒋百里先生的外孙、钱学森之子钱永刚2009年应邀到海宁寻访外公当年的梅园遗址时,发现这里已成硖石中学操场,“钱永刚教授看到这一情况,不让惊动学校,他说还是换个地方吧,后来,市里就决定在海宁东山北麓筹建‘百里梅园’,蒋百里纪念馆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B 【筹建】
海宁蒋百里纪念馆下半年开馆迎客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在建的海宁“百里梅园”位于海宁市区东山北麓,建设用地8000平方米,总投资约1000万元,整体项目以东山北路为界,分两期实施;其中,东山北路以南的一期工程以蒋百里纪念馆、蒋百里陵园和梅园为主,路北的二期以梅花为主。该项目于2009年11月奠基,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作为一期重点的蒋百里纪念馆也已进入设计布展阶段。
“蒋百里纪念馆既要突出蒋百里在军事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才华和在抗日战略谋划方面的特殊贡献,又要突出他在新文化运动及中西方文化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还要展现他与家人与朋友间的情谊,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在设计布展的蒋百里纪念馆共有两层,第一层为序厅和缅怀厅,第二层为基本陈列厅。
蒋百里1938年病逝广西宜山后,由于战乱只得安葬于宜山鹤岭,1948年各界公议被迁葬于杭州万松岭浙江大学校内公墓,上世纪50年代再迁至如今的西湖风景区玉皇山的南麓南山公墓,1984年夫人左梅合葬于此至今。据透露,海宁筹建“百里梅园”时,已在纪念馆背后贴山处规划了蒋百里陵园,“今年11月4日,是蒋百里先生逝世77周年纪念日,已在精心设计布展的蒋百里纪念馆计划在这一天开馆,而蒋百里先生的骨灰也将在合适的时间从杭州迁葬海宁,大家都希望让他魂归故里。”
C 【反响】海内外人士纷纷提供珍贵史料和实物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让蒋百里纪念馆顺利开馆,今年以来,海宁市博物馆蒋百里纪念馆筹备组有关人员四处走访并积极搜集蒋百里先生的重要史料和相关实物,受到众多海内外相关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前不久,吴德健与纪念馆筹备组成员张云鹏赶赴蒋百里度过生命最后时刻的广西宜州市搜集史料,取得重大收获。“在宜州市博物馆、文保所人员帮助下,我们走访了蒋百里逝世的乐群社和鹤岭墓地旧址,寻访到了解蒋百里在宜州故世的当地老人,并从蒋百里葬礼主要经办人的后人那里进一步核实完善了蒋百里先生在宜州的历史资料。”张云鹏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宁设计布展蒋百里纪念馆的工作,也得到了蒋百里先生的后人、蒋百里挚友蔡锷将军的后人等名人之后及一批研究蒋百里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并纷纷表示将提供相关史料或实物。“蒋百里生前和张宗祥关系很好,张宗祥曾送蒋百里一块鱼形汉玉,蒋百里先生一直戴在身上,百里先生迁葬火化时,随他一起火化的这块玉却安然无恙,这块玉后来就由蒋百里的四女儿蒋华女士保管,前几天,蒋华女士的儿子已从比利时给我打来电话,说蒋百里纪念馆开馆时,他们会捐来这块玉。”吴德健说,“此外,蔡锷将军的曾外孙袁泉先生也已在帮助搜集并将提供蒋百里与蔡锷的珍贵史料。”
“蒋百里纪念馆开馆后,我们还要将其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目前的布展工作虽已得到多方人士大力支持,但与蒋百里有关的实物和文献资料还相对不足”,海宁市有关方面希望更多社会人士积极提供和蒋百里先生有关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甚至是与此相关的信息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