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好茶?只有你喝了一段时间后感到很舒服,这样的茶才是好茶。好茶的标准不在于它的牌子有多响,历史有多悠久,关鍵在于它适不适合你!”作为茶的门外汉,1月12日,浙江出版网编辑向徐国青先生讨教时,徐先生给出一个与流行说法颇为不同的答案。
徐国青先生是浙江宁波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会员,工作之余研究中国茶文化已有近20年历史。现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决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宁波市4月份将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面对如此好的历史机遇,徐国青先生认为:假如我们好好地抓住茶文化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它创造出的蛋糕之大简直无法想象!
研究越茶文化颇有心得
与徐国青先生结缘,缘于他新出版的一本书《徐国青文集――谈茶说事议政》。在这本书里,徐国青先生梳理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轨迹,对浙江茶文化在明中叶之后引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与阐述。他认为,明季中后期恶劣的政治生态,让浙江读书人远离官场,热衷于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工作。浙江读书人众多,仅中进士的人数就排名全国第二,不图仕进者更无法统计。这些人中一部分寄情品茗,出版了大量有关茶的笔记小品,直接促成了浙江茶学体系的建立。
在这本书里,徐国青先生还对“道茶”“禅茶”等热门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甬为茶港”的定位进行了细致详尽的论述,字里行间彰显他爱茶文化爱宁波港的拳拳之心。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越茶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也明白一个道理:一款茶叶要立足市场,必须发现发挥它的文化内涵。
说起茶的好处如数家珍
工作之余研究中国茶文化,徐国青对自己的这个爱好非常滿意,他认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对人对已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30多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年走过的路,弄得现在的人都好浮燥。假如我们每天能泡上一杯茶,好好地沉淀一下自己,那种感觉简直是一种幸福!”
“茶叶含有500多种有益成份,现在工作节奏太快,很多人都用快餐打发自己。如果在饭前饭后泡上一杯茶喝,可有效地清除体内垃圾成份!从这个意义上说,茶又是健康饮品!”
“酒喝多了乱性,茶喝了让人宁静。‘和’是茶文化的灵魂,多喝茶多品茶,能让我们变得温文尔雅,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谐人际关系!”
谈起茶的好处,徐国青如数家珍,用“幸福”“健康”“灵魂”等一系列词来描述和定义。
系统学习研究中国茶文化
可能受父母爱茶的影响,1991年徐国青大学毕业后,工作之余也喜欢弄弄茶。徐国青尤其喜欢阅读小品笔记,他发现相当一部分浙江名人著有茶一类的小品,无论是文笔韵味还是性灵精神,都让他久久难以忘怀,从古人那儿,他品尝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味道。
但这些阅读是支离破碎的,要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国青得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他于是报名申请,并师从我国著名的茶学大师程启坤先生。两年的刻苦攻读,徐国青于2010年1月顺利获得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推广的硕士学位。
从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徐国青潜心研究茶文化近十年,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各种大型茶文化学术研究活动。
要了解中国人中国茶特性
“时下文化产业是一个热词,作为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如何让老树发新芽,进行产业发展?”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浙江出版网希望徐国青先生从专业研究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徐国青说,“中国的茶文化产业不可能像西方那样进行工业化发展,中国茶是一个独抒性灵的产品,寄托了人们的悠悠情思,这就决定了每一个产品都是小众的,你不可能让全体中国人只喝一种茶,这根本办不到。”
“了解了中国人和中国茶的这种特性,你就知道,中国的茶文化产业如何发展。中国有两句话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特别启示:一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句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前一句是说中国地域辽阔,茶的品种成千上万,后一句是说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备品,柴米油盐酱醋能做多大,茶就能做多大,而且因为文化因素,茶肯定会超越前六种,成为一种超级大产业!”展望茶文化产业前景,徐国青充满了信心。
茶在中国是一种人人需要的产品,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不同的人喝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不同时段喝也会有不同发现。当产品赋予了文化内涵,进入市场进入产业后,这种产品和文化就渗透了经济与商品的因素,它具备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活力,发展当不可限量。从这个角度来说,茶文化产业有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这是徐国青书里面的一段话,权且引用作本文采访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