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邱隘镇志》在邱隘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内举行了盛大的首发仪式。这部志书是邱隘历史上的首部镇志,计23编210余万字,为上下两册,此志记载了邱隘镇域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第一部全面反映邱隘镇历史演革、城镇形象、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地方志。首发后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有关人士的高度赞扬,中国地方志珍藏馆副馆长、天一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龚烈沸先生在首发式上认为,这部志书“水平很高”,“非常难得”。近日来,当地珍藏馆、图书馆等多地收藏了这部志书。

《邱隘镇志》主编沈小宝先生
1月28日,浙江出版网专访了这部志书的主编——沈小宝先生。沈先生是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年已六十多岁,满面红光,一头银发负势上立,鼻梁上架一幅金丝眼镜,透出一种儒雅、从容、宁静的气质。
《邱隘镇志》是一部真正的志书
浙江出版网:《邱隘镇志》是鄞州区的首部镇志,获得了史志专家们好评,请您谈谈这部镇志有哪些特点?
沈小宝:这部镇志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是一部信史。这部镇志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一手的搜集资料,其中有镇档案室存档的原始资料,有《鄞县通志》、宋元《四明六志》等当地史志中摘编的“邱隘元素”材料,也有摘自涉及邱隘相关的志书、文册和地方居民的宗族族谱,更有不少通过线索排摸,信息搜寻,经过走访、查证的资料。期间也曾多次打印成稿,交于邱隘地方上的各村和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甄审、补充。可以说,是九易其稿,忠实记录了邱隘的历史及现状,基本确保了志书内容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其次它是一部地方志书。其特色鲜明,邱隘元素彰显,资料丰富,尤其对邱隘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脉络、进程和演变轨迹均有大量的印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与可读性。在编纂过程中,是严格遵守志书的规范与程序。期间,在成稿之后,曾敬请了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地方志研究中心、宁波市地方志办公室、天一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及宁波出版社、鄞州方志办等多位志书专家、学者审校,并桉专家与学者的反馈意见作精心的修改与增补。此举使镇志的质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其三,这部志书可称为邱隘地方的百科全书,志书按行业门类为编,编下设章,辅以目(节)。体裁采用记述体,以志为主,述、记、志、图、传、表等并用。其内容涵盖了邱隘镇地理、人口、交通、经济、能源及城镇发展等各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邱隘的历史演革及发展面貌,其记载年限,上溯至唐代,下限为2013年。志书资料详实,是一部邱隘人的历史。每个生长在邱隘的居民,都可以在这部书里找到自己生活的踪迹,唤起对生活的记忆。此志既可用作收藏,也可用作资料查阅。
浙江出版网:《邱隘镇志》文笔简畅,阅读起来没有艰涩感,很有可读性,请问您是如何让一部史书达到这种阅读效果的?
沈小宝:其实好的史书读起来都很流畅,没有艰涩感的,如前四史、《资治通鉴》等,读这些史书,简直是一种享受。我在编这本地方志时,也希望能让它可读,这可能是我的追求吧。
我年轻时就从事写作,后虽转地方行政工作,但在退休前乡镇工作的四十年中,笔也就没有停止过,平时也较喜欢欣赏文词优美通达的文章,也撰写过几部小说,这种习惯在我编这部镇志时得到很好的发挥,当然这也是领导们与史志撰写的质量要求。
已出版三部有关鄞县的历史小说
浙江出版网:您刚才说到在主编《邱隘镇志》前,曾撰写过几部小说。据我所知,您是宁波地区产量丰富的作家。请介绍一下您是何时开始写作的!
沈小宝:我是一个在乡镇工作的小人物,喜欢写写而已,谈不上什么“产量丰富的作家”。
我是宁波东钱湖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被选调到韩岭乡政府任报道员,与文字打上了交道。从1974年我22岁那年起,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百步神剑传奇》,这部书写写停停,一直写到1978年成稿,不过出版已是二十年后的事了。这部书以东钱湖为背景,以“百步神剑”的显世,斩除妖魔,弘扬正气这一神话故事为载体,旨在将东钱湖的美景作一宣传与推介。我想,杭州以一个白蛇娘子的神话,让西湖名扬天下,那为何我们宁波的后花园——东钱湖就不可以仿效呢!这也是我创作的初衷。我相信,若是《百步神剑传奇》故事能再筹拍成电影的话,那东钱湖的对外宣传力度,将可能会有新的突破与斩获!
1985年,东钱湖风景旅游区曾计划筹拍一部《王安石在东钱湖》的影像片,那时我正在那里任记者工作,这部影片后因故停拍,但那些材料我积累了下来,在以后工作中,我又多了一心,不断搜集整理王安石在鄞县的资料,于2010年出版了历史小说《王安石在鄞县》上中下三卷本,算下来这部历史小说书也前前后后花了我二十多年的时间。
第三部书是《盐粮悲歌》,这部书出版于2012年,约花了三年时间。书中描述的民变事件发生在清咸丰年代,时发在我工作单位的邱隘盛垫桥边,事件导致二百多官兵丧生。时任鄞县县令段光清的《镜湖自撰年谱》和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花甲记忆》等书,都对这件事有所记载。这件事给我震撼很大,一件小事因官府的处理不当而酿成民变,死了那么多人,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有可资探析、警示的地方,于是搜集资料写成了这部历史小说。
将出版有关王安石的读史札记
浙江出版网:您的作品都是写历史写鄞县,可见您爱这片土地之深之切。这些书都是您业余时间点灯熬夜而成的,请问您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沈小宝:我写作没有什么目的,若要说有的话,那么一是想打发些辰光,二是想为后人留点可资参考的笔痕。因我这人有些木讷、古板,跟不上潮流,既不懂打麻将,也不懂钞股票,更因没有音乐细胞,也不会唱歌跳舞。从镇人大工作退居二线后,原较紧张的工作闲了下来,空余时间多了,就敲敲字盘,把爱好放在写作上了。但既爱上了写作,那点灯熬夜的事当然是少不了的,我想每个在写作的人均会有这样的事。说老实话,在半夜里想起了什么,赶紧披衣下床记下来,这样的事,我干了不少。
不过,我写作的内容还是有选择的,主要是写我所熟悉的事,熟悉的题材。我生在鄞县,长在鄞县,工作在鄞县,且40年的工作均在乡村。在这基层工作的四十年中,也遇到与积累了一些可资利用、思虑的事与资料,我想若是不把它整理成文字保存下来,那若干年后,再想要查找这些东西就困难了。我在写《王安石在鄞县》时就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王安石离我们年代还不到千年,可是现今的人们,对这位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知鄞的史迹有不少已成了谜团,好在我用小说体裁写作,才解决了史料不足的难题。假如当时有人把王安石的知鄞史料好好记录保留,也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了。
当然,编《邱隘镇志》倒是有目的而写的,因编修地方志,是项负有特殊使命的工作,承担着对过去的追录、现在的提炼和未来的思索三重责任,有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所以我退休之后,在接到党委、政府的委任之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我相信这部志书的出版,就有可能是一本可存留下去的书,这也符合我想为后人留点可资参考的笔痕的初衷。
浙江出版网:像您这种想法写书的人现在不多了,至少专业作家不会像您这样写书。请问您将再出版哪方面的书?
沈小宝:看来这辈子与敲字盘结上缘了,不写就觉得生活没意思。接下来我还是想写我所熟悉的题材,将出版一本读史札记,专门研究王安石在鄞县的一些历史之謎。书名已定为《王安石鄞县之谜》。
我觉得,在世界各地研究王安石《熙丰变法》的人已经很多了,但他在鄞县的一些历史却少有人知晓。我试着想做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想抛砖引玉,析解些疑团,希望后来研究王安石的学者们能重视鄞县这片土地,因为鄞县是王安石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他后来所倡导的“熙丰变法”的热身运动。探析王安石知鄞的疑团,对更好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古人的成长经历我想是会有益的。
为了筹办当天的《邱隘镇志》首发式,在近两小时的专访中,沈主编忙的不可开交,插接了不少客人,以至很多想好的问题无法展开提问。好在浙江出版网与沈先生已经是好朋友了,相信以后我们有机会再对沈先生采访。
祝愿沈小宝先生的《读史札记——王安石鄞县之謎》早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