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业的图书出版服务平台
宁波编辑部:0574-87635365
杭州编辑部:0571-56017579
当前位置
新闻内容
庄跃勇:我特别喜爱红十字这一崇高事业!
2016-03-04 22:43  来源:浙江出版网  作者:周绍云

 
“5年时间,江北区红十字会在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形成了这本饱含实践经验的新书――《红路情歌》,这本书对指导地方红十字会有效开展救死扶伤等工作,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1月5日,在接受浙江出版网专访时,宁波市江北区红十字会会长庄跃勇谈起即将出版的新书,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江北区首任红十字会会长
 
庄跃勇,山东青岛人,1979年起入伍,从军30年,获上校军衔。2009年转业到浙江省宁波市,出任该市江北区首任红十字会会长。
当时江北区红十字会处于草创阶段,只有他一个人和一万元经费。但庄跃勇不畏艰难,执着前行,5年时间将红十字会的事业在江北区开展得红红火火,每年救助的儿童、孕妇、老人和贫困家庭数以千计,每年的救助经费超300万,在江北区建设了有136个站点的急救网络,形成浙江首个10分钟急救圈,并在江北区打造出一支踊跃献血、捐骨髓、捐器官的好人群体。
为了让5年的工作经验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为了让更多居民了解红十字这项伟大事业,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红十字事业的行列,庄跃勇将江北区红十字会5年来披肝砺胆、负重前行的点点滴滴,以及在工作中涌现的出好人群体崔人泪下的一个个瞬间集纳成册,形成了这本厚实的《红路情歌》。在此,浙江出版网专访了这位好人会长――庄跃勇。
 
选择红十字会是因为爱
 
浙江出版网:庄会长,据我所知,您在部队曾7次立过三等功,转业到地方时,是有比较多的选项,比如去文联和残联等部门,您为什么选择了没钱没人的红十字会呢?
 
庄跃勇:我从军30年,经历过多次重大事件:98抭洪、08汶川地震、两次淮河抢险等等,军人这个职业,使命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常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所以对生命尤为珍惜。红十字会起源于战场救助,它做的是保护生命、关爱生命工作,这个工作太伟大太崇高了,是军人职责的延伸,我很喜欢军人这个职业,所以就选择了红十字会的工作。
 
浙江出版网:您做了5年的地方红十字会会长,将5年来的点点滴滴汇集成书,为什么要取《红路情歌》这样的一个书名呢?
 
庄跃勇:做了5年红十字会工作,我每天都处于快乐之中,感到自己太幸福了。我每天都是在帮助人做好事呢,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我对这份工作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对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在结集这本书时,我想了很久,取这一个书名,就是我这种感情与精神的寄托。
 
做工作需要一种创新精神
 
浙江出版网:您是军人出身,既没学过医,也没做过慈善工作,但您出任江北区红十字会会长后,却把这个工作做的风生水起,您有什么特别招数?
 
庄跃勇:我这人不守旧,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在现在这个年纪,特别爱跟年轻人扎堆,向年轻人学习,我们会里的年轻人,都是我的老师,虽然我是领导,但我不会去摆领导臭架子。江北区以前没设红十字会这个机构,我来做首任领导,这为我做这份工作提供了创新的条件,做工作是需要创新精神的! 
 
浙江出版网:据我所知,您在这五年,策划并建设了十项博爱工程,每年让数以千计的人受益。您建设这些工程的出发点是什么?
 
庄跃勇:我认为,做好一件工作,需要理解它的精神。红十字会提倡“博爱”,这是一个多好的词呀,如果我能献出爱,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当然也会献出爱。从这个点出发,我们红十字会先后策划建设了“关爱母亲救助工程”“孝敬老人感恩工程”“母婴平安分娩工程”“博爱送万家暖心工程”“关爱小候鸟书包工程”“突发应急救助工程”等等,基本覆盖了需要帮助的人群。
 
浙江出版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您这些工程每一项都需要大笔资金,政府不可能给您,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庄跃勇:是的,政府不可能给我们这么多钱,这也是我们存在的理由。你看看,我们的每一项工程都是为需要的人服务的,哪个人没有父母?哪个人没有妻子儿女?哪一个敢保证他一辈子不得病?想通这一点,钱从哪儿找就好办了!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积阴德。现在很多人都希望为他人做好事,我们红十字会顺应这个需求,建设一个让他们做好事的平台,一下子就解决了钱的问题!当然,前期需要我们红十字会人员去宣传解释,做艰苦细致的沟通工作。
 
 
形成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宣传
 
浙江出版网:从您的书中,我们发现江北区近几年出现了一个献血、捐骨髓、捐器官的好人群体,被国内外众多的媒体追捧,您是怎么让大家接受捐献理念的?
 
庄跃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让国人接受献血、捐骨髓、捐器官的理念,确实不容易,但正因为不容易,更彰显了红十字会存在的价值。我们江北区能够形成一个献血、捐骨髓、捐器官的好人群体,主要是宣传解释工作做的好。
我们这儿有一个53岁捐骨髓的彭海平先生,12年前签了捐赠干细胞的协议,期间搬了6次家,但电话号码一直不变。当有人要他的干细胞时,他的身体不合格。为了救助患者,他坚持锻炼三个月,各项指标合格后再给人捐献,7个小时2次抽了350毫升骨髓。这样的典型事件出现后,各大媒体大规模报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积极宣传,现在江北区连老爷爷老奶奶也知道捐骨髓不会损伤身体,可以救人命的!居民们有了这个理念,当然就会形成一个好人群体。
对于我们红十字会来会,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推广宣传牵线搭桥的作用。
 
 
在接受浙江出版网近两个小时采访中,庄跃勇会长一直在推介红十字会,很少谈及他自己。而此时,一位26岁贵州籍在江北区的务工者,生命最后时刻委托红十字会,捐出了自己身体所有有用器官,让五个病患者得以治愈。

救死扶伤,这项工作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更难,而庄跃勇和他的同伴们,却在这条崎岖的路上却唱响一曲《红路情歌》,此时此刻,我对庄跃勇会长和他的同事们,只有仰视与礼敬的份!
他们是将一群好人组织起来帮助他人的好人,《红路情歌》很美也很响亮!
分享到: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6 Zjc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天高巷98号1603室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635365 0571-56017579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31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