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静静
本报讯 村级建设工程和政府投资项目都比较多,资金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如何捏紧“手指缝”,上虞采用“双查双保”法对执业中介进行监管,成效显著,大大节约了财政支出。昨天,上虞发布“双查双保”中介监管报告。
据介绍,“双查双保”即严查中介提供的虚假证明、虚假报告、虚假发票,保法律底线;严查项目设计漏洞、设计变更,保市场公平。以前在一些投资项目招标中,往往存在施工企业低价中标,随后通过中介高价变更的情况,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滋生腐败。针对这一现象,上虞区从2012年底起专门建立了“双查双保”制度,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从加强制度规范、强化审计监管、深化中介整治入手,倒逼中介规范,让政府投资“阳光化”。与此同步,上虞区监察局还原创了一张“双查双保”中介监管示意图,将政府项目运转的全过程近20道环节标识得清清楚楚,每一道环节都有监管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去年5月,上虞区开通了“双查双保”中介监管平台。借助这一平台,所有与政府财政资金相关的中介机构、项目合同,均被纳入到电子网络监管之下,向全社会公示,打破以往中介信息不透明的状况。在这一平台上,上虞区纪委还设立了曝光台,对查处的问题进行通报,公布不良中介名单,轻则通报批评,重则禁业。
有数据显示,2012年,“双查双保”监管当年就在村级工程建设项目中节约财政资金3500万元,2013年至2014年每年在政府性投资项目和村级工程建设项目中节约财政资金3.2亿元左右,今年1至6月节约1亿元左右。市场公平了,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中介公司进入。上虞区实施监管前原有各类中介109家,目前网站登记在线的中介已增加到316家,吸引了3家全国行业前十强落户。
据悉,“双查双保”中介监管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李强省长充分肯定并总结出了上虞中介监管“五条经验”;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来上虞调研时也特别指出,“双查双保”中介监管平台建设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