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是因为在宁波生活了20多年,听惯了“石骨铁硬”的宁波话,吃惯了“透骨新鲜”的甬帮菜,习惯了温和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无怪乎,在国外见到的月亮,似乎也没有家乡的圆。
———题记
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浙江省的东部,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传统却又不失现代感的海港城市。这里是7000年历史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徐福东渡的始发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也是最早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四明学派”文化创始人的家乡。
这里有“书藏古今”的天一阁,“港通天下”的北仑港,久负盛名的宁波帮,闻名遐迩的上林湖古窑,海上蓬莱之誉的雪窦山,“千年古刹”保国寺,还有“咸、鲜”的甬上菜,“蜚声中外”的宁波汤圆和年糕,“冠天下”的余慈杨梅。一想到宁波,我的大脑立刻会反馈给我这一张张代表宁波的名片。下面,我简单地来谈谈我眼中的所谓“宁波”之典型。
一、“有容乃大”之天一阁
提到宁波,当然少不了“天一阁”。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素有“天下第一藏书楼”的美誉。“天一生水,地六承之”这就是天一阁本名的由来。在这儿,时光仿佛都是静止的。不管是昨昔,还是今日,近30万卷的藏书都让这儿成为众多读书人心中的圣地。出国读书之前,我特地携友人再次故地重游,希冀自己能向先人学习,沉淀下心,好好读书。因为在阿拉心中,不知从何时起,天一阁已成为精神家园。
二、“独树一帜”之饮食文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宁波是个海滨城市,宁波人自然就以海鲜为主食,“鲜”也毫无意外地成为宁波菜的主打之一。至于“咸”,以“咸味”为代表的食物层出不穷,红膏呛蟹、黄泥螺、咸菜黄鱼……都为人津津乐道。在外的日子里,我常常怀念家乡的呛蟹,每每想起,相思成疾。虽说我读书的那个地方,也是靠海。然而,暂且不表买不到白蟹,自己也不懂如何“呛蟹”,故而只能“画饼充饥”。至于宁波菜之“臭”,风靡全国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则称宁波的海菜梗为“遗臭万年的好味道”。此外,宁波的臭冬瓜也是宁波的臭味饮食个中翘楚。我外婆常说,臭冬瓜是下饭神器,周作人也曾给予臭冬瓜“名臭而实香,生熟都好吃……是一点没有富贵气味的”评价。
另外,谈到宁波的饮食,不得不提宁波汤团、年糕。“香、滑、糯、甜”的汤团结合着“团团圆圆”的好意头,让宁波汤团备受海内外华人的推崇。而提到年糕,“温润软黏”的慈城水磨年糕,煮、炒、炸,不管怎样做,都有一番风味。犹记得小时候,灶边和外公一起煨年糕的时光,堪称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谈及杨梅,则不得不说到“中国杨梅之乡”———慈溪。我的老家,慈溪,每到五六月杨梅成熟季,都会举办杨梅节,这时候山上的杨梅红了,凝朱缀丹,甚是好看。各地慕名而来采摘杨梅的游客络绎不绝。
三、“无宁不成市”之宁波帮
“宁波帮指的是宁波商人在开展商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群体称谓。”谈到宁波帮,早年有一句俗语,谓之“无宁不成市”。可见,当时宁波帮影响力之巨。郎咸平曾用“既带着商业的精明,又不失书生的道德操守”来形容这个群体。时至今日,宁波帮也成了宁波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的确,谁的小学,中学,大学没有一座邵逸夫图书馆?又有谁不知道“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名字?
有山有水有好食,美音美人美节气。诚如老宁波所言:走遍天下,勿及宁波江厦。
(强馨文 28岁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