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自述》
2015-11-16 15:34
来源:浙江出版网
作者:王伯成
杨老师
杨老师名杨强,是我初中一年级时教我半年书的班主任,时间虽短,却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杨老师的父亲是个地主,当时已经很老了,他来看儿子,儿子对他很冷淡,要他自己去食堂买饭,自己洗碗,还呵斥他,这也是受当时形式所影响。但同学们也看不惯,颇有议论。杨老师对父亲很冷淡,对学生却热情无比,他对教学工作可谓呕心沥血,改学生的作文,更是认真无比,连学生都啧啧称赞。杨老师还关心学生,有的学生生活困难,他主动拿出饭票,免费供学生食用。有一次参加劳动,我上一天发过烧,杨老师不时摸摸我的头,看我发烧不发烧,如果再发烧,就送我回家休息。当全国回复高考后,我已经工作了,当时我还想参加高考,想搏一搏,杨老师大力支持,写信鼓励并寄复习资料给我,我考上大学,与杨老师的支持分不开。杨老师现在已近八十,居住在嘉兴,我和他联系不多,但我们之间的师生友谊,却使我终身难忘。
老梅
老梅名叫梅乔宏,她原是浙江桐乡妇联领导干部,1959年支援宁夏时从浙江桐乡来到宁夏,当时桐乡县带队的原定我二姐与宏亮哥,后来因为二姐怀孕了,故改为老梅与她丈夫老贾。我第一次到宁夏是1974年夏天,一下火车,才得知从银川到我三姐所在地通桥中学尚远,只有先找老梅。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老梅家,由老梅打电话给吴文哥,才把我从银川接回通桥中学。我在宁夏自治区供电公司工作后,时值返乡大潮,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方人纷纷调回南方,老梅诚恳地对我说,你要回南方吗?如果要回,我可以帮忙。我当时一心想考大学,就没有调回南方,但老梅是诚心诚意的。上学时,我看上一个中文系的女学生,自己又不敢去找她,于是托老梅去说,老梅竟然去了两次,虽没有成,但老梅是出力的。我在大学毕业时,想调回南方,要求全国统调,学校不同意,我找老梅,但老梅只是自治区信访处处长,官不够大,学校不买账,但老梅是认真找了好几次的。我调回宁波后,就和老梅失去了联系,后来老梅去世了,我和三姐与两个外甥凑了一千元钱寄给她儿子,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美国的图书馆
在美国加州硅谷,无事闲着,就跑了一些图书馆。就硅谷而言,图书馆真是具有美国特色。一是图书馆多,在硅谷桑尼维尔每隔十几里路,就有一家图书馆,我稍微走了走,就跑了三四家图书馆;二是图书多,每一家图书馆,都藏有大量的书,既有英文书,也有中文、日本、韩文书;就中文书而言,既有台湾、香港出版的大陆禁书,也有歌颂毛主席、周总理等的红书;既有烹饪、医疗方面的书,也有绘画、建筑、艺术方面的书;既有小说、诗歌、散文,也有传记、纪实、历史书;可谓林林总总,丰富多彩;三是人多,图书馆十分安静,但人很多,人人多在阅读或上网;四是地方大,我跑了三四家图书馆,每一家都很大,比得上宁波的包玉刚图书馆,在硅谷,看不到夜总会、歌厅,但是图书馆很多。美国人富庶,有时间,但不沉浸在醉生梦死中,而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刘知贤
小时候,我家旁住着一个叫刘知贤的老人,他的老婆我们都叫她刘三大妈。刘知贤很善良,从不训斥小孩,但据说当过民国时的小官,因此被定为坏分子(地富反坏右之中的坏)。我们小孩经常拿小石子掷他,他只有躲避而已,从不还手。他一家省吃俭用,还经常和进城的农民套近乎,乘机买便宜农产品,就这样一点一滴从牙缝里省下一些钱。可是“文化大革命”一来,时兴抄家,有一天傍晚,他们家里来了造反派,突击抄家,从中抄出六百元钱,这是他家养老用的钱,是血汗挣来的,是从牙齿缝里省下来的钱,可活生生的被造反派抄走了。当时我们很惊诧,想不到他家还有六百元钱,因为当时几乎家家都没有积蓄,现在想来,这老俩口肯定是欲哭无泪,心痛不已。资本主义还提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是“文化大革命”就这样无视法律,把两个老人省吃俭用,一分一厘省下来六百元钱就没收了,真是太不人道了。
唐毛头
小时候,我家邻居有一个叫唐毛头的,他的老婆我们叫她毛头大妈。他生有四个子女,人都在桐乡。他老俩口已经不在人世了,但唐毛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唐毛头一家是从苏北搬来的,故当地人有些瞧不起他,但他的为人,还是很地道的。有一次我买了一双塑料拖鞋,但鞋长了些,于是叫唐毛头修修合适,他是个鞋匠,靠这个谋生吃饭,可他只收我五分钱,可谓童叟无欺,不宰人。还有一次,我父亲得了急病,需要送医院,唐毛头正是年轻力壮,他毫不犹豫和另一个邻居抬起我父亲就往医院送,可见他为人之仗义,后来我母亲送他一碗自制的豆瓣酱感谢他。再有一次,有一小孩落水,急需救援,唐毛头毅然冒着冰冷的河水,跳下河去救人,虽然人没有救到,但他也算见义勇为。唐毛头开始被人瞧不起,但靠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人心,慢慢地,他一家就融入我镇这个小而复杂得社会了。
天天阿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一家住在宁波海曙区汪弄24号402室,这是两间顶楼的旧房子,夏天非常热,雨天还要漏雨,连个卫生间都没有,条件真是艰苦。但还算好,我们现在已住上一百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而天天阿爷一家,至今仍住在那里,当工人真是艰苦啦!我们住在汪弄,隔壁就是天天阿爷(爷爷)、阿娘(奶奶)和天天的父母亲和姑姑。天天当时还是一个小孩,他的阿爷真是个热心人,助人为乐。有一次,艳容出差,女儿琼琼早上醒来,要梳小辫子,我又不会梳,急得六神无主,是天天阿爷帮助将琼琼的头发梳好,然后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有一次过年要宴请客人,我不会烧菜,是天天阿爷亲自上灶,烧好一桌菜,我招待客人,帮助解决了一大难题。琼琼要上学的第一天早晨,天天阿娘煮一碗糖水送过来给琼琼吃,说吃了会读书有上进,虽然物小,但充满了一个大人对小孩的期待。现在,天天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其阿爷阿娘也老了,可回想起当时的生活,还真是令人感到犹在昨天。
苏春义
在美国加州硅谷桑尼维尔公园早上锻炼身体,认识了一位越南华侨苏春义,现在,他已成为美国籍人了。他祖籍广东,抗战期间其父母逃难至越南河内,然后又去了越南南方。他是1988年从越南偷渡来美国的,当时非常艰苦,一个跛脚老婆,还有儿女,自己又没有什么本领,混日子实在不易。幸亏来美国后加入了美国国籍,然后领救济金,夫妻两每人每月700元,共有1400元,政府供给三室二厅二卫的房子只收400元,自己吃吃每月400元,故还有盈余,有时还会上上馆子,生活尚好。苏春义这辈子没什么出息,先是当兵,然后是务农,最后吃救济,但五个子女四个有出息,三个是电脑工程师,一个是医生,还有一个是专制司机,稍差些。在美国,能做上电脑工程师、医生,就几乎可成为中产阶级了,生活无忧虑了。
懂英语、会开汽车,但有点神经兮兮,每天早上在公园唱歌,不分人员,对着就唱,人们一看就知道脑子有点问题,但不影响人,不对人构成威胁,生活能自理,而且人极真诚,因此,既得到政府的救济,也得到人们的同情,大家喜欢和他往来。
黄老先生
黄老先生叫黄志平,是我在美国加州硅谷桑尼维尔公园晨练时认识的朋友。黄老先生是客家人,出生于北京(当时叫北平),长于广东梅县,与叶剑英是梅县中学的校友。黄老先生出生于1920年,到今年已96岁了,可是身体很健康,每日早晨打太极拳,自驾汽车,他还开汽车送我到图书馆好几次,可见他老而健康。
黄老先生年轻时是个激进青年,思想进步,读过《资本论》《大众哲学》《战争论》《子夜》《家》《春》《秋》《茶馆》《骆驼祥子》等书籍,还差点儿去了革命圣地延安。
全国解放前夕,黄老先生去了香港,作为难民,十分艰苦,后辗转去了台湾,先在宋美龄开的园山饭店当会计,后又下海,作了针织厂的老板,下面还有三百多工人呢。
黄老先生心态很好,他很满足,他说,已经周游过世界,也吃过山珍海味,96岁了还健在,应该知足了。
黄老先生1992年来美国加州定居,先在是美国籍公民了,黄老先生十分健谈,人也热情,是我在美国交的一个好朋友。
逛高尔夫球场
早上锻炼身体结束,黄老先生带我去逛高尔夫球场,开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一家高尔夫球场。这是一家公立高尔夫球场,打一次球只要十几元钱,来的都是些老年人,但球场仍是很豪华,有九个球洞,参天的棕榈树,绿草如茵,还有商店、餐厅等。据黄老先生介绍,在海边的私立高尔夫球场,比这气魄大得多,会员卡一张50万元美金,打一次球要花四千美金,打球时有一个球童拾球、一个打伞、一个开车,来者不是各类明星,就是巨商大贾、高级官员,比赛一次达三百万美金,有一次一巨商获冠军,奖金八十万美金,给球童分了二十万,真是令人咂舌,美国真是一个一掷千金的国家。
中美文化的差别
中国和美国都是大国,远隔太平洋,其文化背景也不同。在中国,对宗教界人士看重的是品质,只有品质好才能当宗教界人士;在美国,对宗教界人士关心的是宗教学识,只要宗教学识丰富就行,至于品质,如男女关系问题,则退到第二位了。在中国,领袖人物出行,关心的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先把地富反坏右控制起来;而在美国,领袖人物出行,关心的是精神病人,先把精神病人控制起来。在中国,遇到强奸犯除了法律制裁之外,民间处理肯定是揍一顿或思想教育;而在美国,除了法律制裁之外,则认为,哦,是荷尔蒙太高了,打一针降低荷尔蒙则可以了。我在美国的商店里,亲眼看到降低或提高荷尔蒙的保健品出售,这就是中美文化的差别。
逛硖石
小时候,割草卖给人家可以赚钱,几分一角地赚,当赚到一元多的时候,就约几个小伙伴逛硖石。硖石是浙江省海宁县县政府所在地,很繁华,有众多的饭店,偌大的百货公司,其地点在我老家桐乡县屠甸镇东边九公里。硖石出过许多名人,著名的有中国现代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著名诗人徐志摩,还有硖石附近袁花镇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当代人有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等。硖石有东山、西山两座山,两座山现在都是公园了,硖石镇就在两山中间。硖石通火车,火车本来是通过桐乡的,徐志摩先生的父亲徐绅士把铁路买下来,于是硖石就通火车了。
我们逛硖石,总是拣个晴朗的天气,早晨一早,迎着东方的朝霞,从屠甸走到硖石,到硖石后,怀里揣着一元多钱,开始逛街、爬山、上饭店,在饭店吃九分钱一碗的馄饨,连吃三碗,或是吃贰角伍分一碗的三鲜面,吃得满头大汗,大快朵颐。下午到了,就从硖石往回赶,邻居称我们是走去站(走)来,饱去饿来,因为我们从屠甸走到硖石,又从硖石走到屠甸,都是走路,我们去硖石时肚子是饱的,从硖石回到家,又腹中空空,但即便这样,还是很开心,比成年后到上海、北京,甚至到美国还要开心。
游华盛顿、纽约
8月5日晚11点多,我们一行四人(我、张天政、小李、张鹭)乘上旧金山去华盛顿的飞机。大约12点钟,飞机起飞,飞机飞了两个小时,天色微明,因为旧金山12点,华盛顿已凌晨3点钟,飞机飞了两小时,此时已5点钟了,故天色渐渐地亮了。飞机很旧,也不干净,比不上国内的航空公司。但空姐很有特色,虽然没有国内的空姐那么漂亮,但十分精悍、泼辣,非常负责,十分敬业,看来美国招空姐不是招花瓶,而是招能干、负责的人。旧金山时间6日四点半,华盛顿时间七点半,我们到达华盛顿机场,一下飞机,就感觉到比不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十分拥挤,也有点乱,但是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道路十分开阔,两旁树木郁郁葱葱,风景如画,十分美好,感觉到是一种享受。下午,我们一行五人(我、张天政、小李、张鹭、小杨)去逛白宫。白宫是不能随便进的,我们在外面四周看看,虽然有配枪的警察巡逻,但气氛还是十分祥和,游人嘻嘻哈哈,这个世界警察的首都倒也十分随和。顺便记一件小事,我突然发觉治高血压的降压片忘带了,十分着急,张天政的女儿张鹭和小杨立马用微信联系我女儿,我女儿马上把药从加州寄出,不到24小时,降压药已到我的嘴中,美国的效率真是惊人,因为路途飞机要飞四五个小时呢。但就是小小的几片药,代价也是惊人的,花了七十二美金,真是一分货一分钱哪。美国是个金元帝国,办事靠得着,但要钱多多。7日下午去美国国家档案馆,但就是进个档案馆,也要十分严格的安检,出来时还要检查包,看看是否携带了资料。看完档案馆,去国会大厦。原来我以为上面半圆形,下面长方形的大厦,是白宫,今天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国会大厦。大厦十分气魄,广场很大,我们照了很多相,但是不敢走近大门,因为大门前的台阶上有两个警察,其中一人手持长枪,十分警觉地注视着行人,美国是允许带枪的,警察不能不警觉。但在广场上,仍有人赤脚倒地呼呼大睡,这在天安门广场是不允许的,这就是美国特色啊。8日下午,我们一行(我、张天政、小李、张鹭、小杨)游览了五角大楼。这是一座硕大的四层楼建筑,十分坚固,地下室看不到故不知里面究竟有多深,因为是军事禁区,严禁拍照,但没有持枪的警察。因为是周末,也没有人进进出出。我们在大楼西边的一个园子里呆了一会,这里种满树,有许多长凳,在树荫下休息了一会,这里的游客没有白宫、国会大厦那边多。我们还游览了航天航空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只见爱好科技的人们挤满了博物馆,可见美国人对科技的兴趣如此之大,比较我国歌舞场所场场爆满,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科技日新月异,一个是吃喝玩乐经久不息,令人叹息不已。9日上午九点多,我们一行(我、张天政、小李、张鹭)从华盛顿乘大巴到纽约。在华盛顿乘汽车,从订票、问询到检票,全凭网络,没有纸质票,不懂网络,则无法乘汽车。汽车很大,有的座位前还有桌子,座位上随时可以手机充电。汽车上甚至还有厕所,以供旅客方便。我们于两点左右到达纽约百老汇,只见高楼林立,人头挤动,乱哄哄的,十分不习惯。下午到哥伦比亚大学转了一圈,倒显得安静、整洁。这是一所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名牌大学,胡适曾就读于该大学,该校已有87人获得诺贝尔奖(斯坦福大学只有10人获得诺贝尔奖),包括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内的三名总统毕业于该校,在校园里,也可常常遇到中国留学生。8月10日,上纽约最高建筑102层的帝国大厦,一般上到86层就可俯瞰纽约全市。上帝国大厦从安检、办手续、等待到乘电梯上去需要一个多小时,刚开始是乘大电梯,每十层一跳,到八十层时,换了小电梯,一层一跳,上到86层,即可观光,看到四周像撘积木一样垒起来的高楼大厦,比上海、北京的高楼大厦还要多,还要猛,不愧为资本主义美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夜间我们还上了一次帝国大厦,只见纽约全市灯火辉煌,不是万家灯火,而是亿家灯火,真是一个不夜城。我们还去了洛克菲勒石油公司,上到六十七层,也可看到纽约的许多景色,洛克菲勒公司真是既会理财,又善于保护自己,上他的公司,也要收钱,还要严格安检。晚上,我们还逛了著名的纽约时代广场,这真是全世界第一个繁华去处,卖东西的、表现艺术的、绘画的、姑娘们赤裸着上身专门与人照相的,应有尽有,胜过上海南京路和北京王府井。8月11日,我们游览了纽约历史自然博物馆,博物馆很大,很丰富,参观的人很多,但因为说明是英语,我们看不懂,没什么意思,但出来后吃的一顿中饭,十分满意,三人只花了三十美元,有饺子、面、盖浇饭,物美价廉,十分可口。吃完饭后去乘游轮,花了五十分钟来回,看了纽约哈德孙河入海口,其中有自由女神像,这也是纽约市风景标志之一。8月12日,我们游览了联合国总部,这是一幢高几十层的大楼,不算戒备森严,但不能随便进去,可以在外围照相,看门的警察也十分和善,我们照了许多相,看了一会便离开了。然后到华尔街游览,这是一条窄窄的街,两旁高楼林立,有的楼写着1930,但仍十分坚固,这就是能呼风唤雨,左右全球经济的华尔街,街头有一个亚洲人拉着二胡,在要饭。8月13日上午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返回旧金山,机场比较新,也很整洁,但安检十分严格,连一瓶果酱、一瓶化妆品都不放过。从地铁到机场的火车,我注意到是有轨无人驾驶。下午三点多,我们一行四人返回旧金山机场,结束了为期九天的华盛顿、纽约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