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业的图书出版服务平台
宁波编辑部:0574-87635365
杭州编辑部:0571-56017579
当前位置
新闻内容
《南存辉讲故事-打开创富的人生锦囊》作者:廖毅
2014-01-01 16:46  来源:浙江出版网  作者:廖毅
作者:廖毅
出版社:红旗
ISBN:9787505128873
开本:16开 
页数:289页
2014-01-01 第1版
2014-01-01 第1次印刷
《南存辉讲故事-打开创富的人生锦囊》作者:廖毅

编辑推荐语
       本书通过南存辉在不同场合的精彩言论,反映了他在做人做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位“草根”出身的著名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真谛,给正在创业和有志于创业的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内容提要
     《南存辉讲故事(打开创富的人生锦囊)》编著 者廖毅。
     《南存辉讲故事(打开创富的人生锦囊)》通过 南存辉在不同场合的精彩言论,反映了他在做人做事 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位“草根”出身的著名民营企 业家的成功真谛,给正在创业和有志于创业的人们以 深刻的启迪…… 
  
作者简介
    
 廖毅,男,笔名黔人。职业经理人、作家,现任正泰集团企业发展研究室主任。曾任正泰集团首任新闻发言人,并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民营企业首位新闻发言人”。
 
 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新闻、散文、言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七部。被授予“首届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发言人”、“首届温州十大职业经理人”、“正泰集团十佳经理”等称号,并获“中国时代新闻人物”报告文学优秀作品特等奖,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企业报刊评比散文、言论作品一等奖,2009年度温州优秀副刊作品奖,海峡两岸交流故事征文佳作奖等荣誉。
 
 个人经历曾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羊城晚报》、《文汇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等国内外上百家媒体报道和转载。
 
目录
第一章 创富辩证法
正名:正气泰然
阳光·土壤·种子
对待财富,要像对待水
旧名片中有真理
用减法做大企业
100亿不卖
品牌可以“唯二”
“转”而有机
亮剑的底气
创新的具象
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如何扛过危机
将“专业化”进行到底
做大“明规则”
在没有机会的地方看到机会
“根据地”法则
发展要讲道理
 
第二章 别人为什么听你的
“暗”老板成就“明”部下
“地主”与“农民”
“造钟”与“报时”
创新的哲学
让客户永远正确
要做爷爷,先做孙子
知识产权“盯”字诀
皇帝与老鼠
治“未病”
农民坐飞机
厕所可以是香的
创新的三个支点
老美的玩笑
螃蟹也有嫉妒心
管理者的“抢手”之道
“转身”要华丽
秦朝大败局的启示
“文景之治”支招企业之治
 
第三章 缜思无国界
半夜起来改文章 
“以大带小”促转型
实体经济是企业之根
呼唤民营银行
提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如何给力
先进从何而来
对接世界500强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西门子
为温州机械工业发展进言
企业破产是一种社会进步
“做文章”不亚于做企业
浙商向何处去
浙商新机遇
中德合作“三部曲”
华盛顿的“午餐会”
骆家辉的关切
汉堡峰会上的“中国声音”
 
第四章 文化是贯穿企业的线索
政治是天
“地铺之交”情意深
“坐火车”论
企业文化有磁场
包容的力量
人人都是“第一人称”
愿景也要与时俱进
误读的“败家子基金”
最难的是对名利说“不”
唯一不变的是变
相信,一个高能量词汇
理想信念不过时
传承
 
第五章 人做好了,事也做好了
人,也要创品牌
帮人就是帮自己
能宽容处且宽容
成熟的稻子总弯腰
吃亏是福
听懂领导“半句话”
向员工“汇报”
说自己好,不说别人不好
把功劳让给别人
求人不如求己
学雨伞,做稻穗
慎独才是真诚信
谁离佛最近.
做天难做四月天
放下
小姑娘拜佛
谣言止于智者
一张报纸读出“味”
知止
自觉·觉人
作文就像装修
修身即健身
南禅七日
古书里面有真言
拥有与享有
不惑之“惑”
用欢喜心来做事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世的事情
后记
 
前言
     每一位企业家都有自己的讲话风格,南存 辉的风格是喜欢讲故事。
     南存辉讲故事,多在这样一些场合:一是 在各种论坛、会议上的演讲;二是在公司内部 会议上的讲话;三是平时与身边工作人员的交 流。
     他的故事,或谈历史,或叙人生,或说经 营管理,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通常,一个比较深刻甚至比较深奥的道 理,他用一些非常浅显的语言来描述,或者讲 一个小故事,不显山不露水,让人轻轻松松就 能领会。
     南存辉对此有过阐述:“我的讲话要少讲 理论,讲理论我们讲不出专家学者的深度;也 要少讲政策,讲政策我们不具备领导所处的高 度。我是一个草根出身的企业家,亲身经历了 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也目睹了一些企业 的兴衰存亡。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经历谈点体 会,最好有那么一个小故事,让人听明白并从 中悟出道理就可以了!” 为了讲好故事,南存辉一方面认真总结自 己的创业实践,一方面广泛吸取别人的经验, 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书本知识。这就使他的故事有了 取之不尽的“原 料”,也使他的故事越讲越精彩,越讲越自如。
     几年前,正泰企业报约我开个《南存辉的行与思 》的专栏,将南存 辉的一些重要活动和言论记录下来,以“讲故事”的 形式在报上连载, 以便让读者尤其是广大员工随时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我当时答应尝试一 下,没想到,不知不觉间,我在这个栏目先后写下了 近百篇文章。而 且,这一“无心”之举,竟让这个栏目成了正泰企业 报的品牌栏目,成了 在林林总总的企业报刊中脱颖而出的一个“亮点”。
     在正泰创立三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从这个栏 目刊发的文章中精 选部分作品,编成这本小书,算是我对自己服务了近 二十年的这家企业 的一份“献礼”。书名取作《南存辉讲故事》可能有 些牵强,因为书中 部分篇目不全是“讲故事”的,只是内容比较重要, 且有一定的可读性, 弃之可惜,也就一并收入了。确切地说,本书中大部 分篇目是“南存辉 讲故事”,而部分文章应该算是“讲南存辉的故事” 。
     全书包括“创富辩证法”、“别人为什么听你的 ”、“缜思无国界”、 “文化是贯穿企业的线索”、“人做好了,事也做好 了”五章,也只是大体 划分。其实,‘很多文章道理相通,的确是很难将其 归入哪一章的。
     我们期望,通过这些看似分散而又具有一定相关 性的故事和言论, 打开一扇“智慧之窗”,感受这位民营企业家的一番 风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 道理……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主持人揭开这张名片的来历。原来,节目组锁定 南存辉作为这一期 《助跑80后》嘉宾后,编导就在网上搜索有关南存辉 的信息,希望淘到 一些象征他创业艰辛的纪念物。结果,一位网友在微 博上告诉她,自己 在家中找到一张南存辉的名片,如果需要,他可以借 给节目组用。随 后,他用挂号信把名片信寄了过来。从信封落款来看 ,名片寄自南存辉 的起家之地乐清柳市,但出于名片持有者与编导之间 的保密约定,主持 人没有说出他的姓名和身份。
     tt您由这张名片想起了什么?”主持人一句问话 ,把南存辉的思绪 带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段难忘的岁月。
     南存辉说,办厂之初,处在全国各地对温州产品 “假冒伪劣”的声 讨中。他和合作伙伴把工厂定名为“求精开关厂”, 就是要发扬“精益 求精”的精神,走一条质量兴业之路。但在当时的情 况下,他们一无枝 术,二无人才,更无资金,怎么办?他们想出的高招 只有一个:求人! 经人介绍,南存辉先找到了上海人民电器厂退休 师傅王中江、蒋习 兴、宋佩良三人,请他们“出山”。开始,几位师傅 一听说要到温州习 个交通不便还“臭名远扬”的地方,一千个不愿意, 家属也极不放心, 他们不习惯温州的生活。南存辉便从他们的老伴人手 做工作,苦口 心,百般诚恳,再三表态一定会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 样照顾好老人。
    存辉在温州和上海之间频繁往返,为了省钱,只能在 价格最低的宾馆里 打通铺休息。遇到冷天,宾馆里没热水,只好在房间 来回跑热后,赶紧 洗澡睡觉。很多时候,他在师傅家呆晚了,也只好将 就着,打地铺住在 他们家里。
     主持人打趣地说:“您这是赖吃赖住啊!” “是啊!”南存辉坦言,几位师傅家里,他都打 过地铺,也在他们家 吃过饭。时间一长,他和几位师傅亲如家人。他的诚 心,最终打消了家 属们的顾虑,也感动了三位老师傅。他们三人同时出 马,成为“求精” 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正是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求 精开关厂在低压电 前 言    每一位企业家都有自己的讲话风格,南存辉的风格是喜欢讲故事。
       南存辉讲故事,多在这样一些场合:一是在各种论坛、会议上的演讲;二是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的讲话;三是平时与身边工作人员的交流。
       他的故事,或谈历史,或叙人生,或说经营管理,娓娓道来,生动有趣。
       通常,一个比较深刻甚至比较深奥的道理,他用一些非常浅显的语言来描述,或者讲一个小故事,不显山不露水,让人轻轻松松就能领会。
       南存辉对此有过阐述:“我的讲话要少讲理论,讲理论我们讲不出专家学者的深度;也要少讲政策,讲政策我们不具备领导所站的高度。我是一个草根出身的企业家,亲身经历了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也目睹了一些企业的兴衰存亡。我们就根据自己的经历谈点体会,最好有那么一个小故事,让人听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为了讲好故事,南存辉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创业实践,一方面广泛吸取别人的经验,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书本知识。这就使他的故事有了取之不尽的“原料”,也使他的故事越讲越精彩,越讲越自如。
       几年前,《正泰报》约我开个《南存辉的行与思》的专栏,将南存辉的一些重要活动和言论记录下来,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报上连载,以便让读者尤其是广大员工随时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我当时答应尝试一下,没想到,不知不觉间,我在这个栏目先后写下了近百篇文章。而且,这一“无心”之举,竟让这个栏目成了《正泰报》的品牌栏目,成了《正泰报》在林林总总的企业报刊中脱颖而出的一个“亮点”。
       在正泰创立三十年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从这个栏目刊发的文章中精选部分作品,编成这本小书,算是我对自己服务了近二十年的这家企业的一份“献礼”。书名取作《南存辉讲故事》可能有些牵强,因为书中部分篇目不全是“讲故事”的,只是内容比较重要,且有一定的可读性,弃之可惜,也就一并收入了。确切地说,本书中大部分篇目是“南存辉讲故事”,而部分文章应该算是“讲南存辉的故事”。
       全书包括“创富辩证法”、“别人为什么听你的”、“缜思无国界”、“文化是贯穿企业的线索”、“人做好了,事也做好了”五章,也只是大体划分。很多文章道理相通,的确是很难将其归入哪一方面的。
       我们期望,通过这些看似分散而又有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故事和言论,打开一扇“智慧之窗”,感受这位民营企业家的一番风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序言:唯有智慧 才能生存 ●胡宏伟
           南存辉无疑是我所熟知的无数温州商人中最卓尔不群的智者。
       大概20多年前,时任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的我第一次采访南存辉,这位当年知名度远不能与眼下如日中天、遐迩皆闻比肩的小个子男人就让我留下了刀刻般的记忆。南存辉有极好的逻辑思维,你的采访提问话音刚落,他几乎不假思索,环环紧扣、步步推理的几个方面清晰阐述便已经侃侃而来。我以为,哪怕长年浸淫官场的地厅级高官,逻辑思维能力之强大亦不过如此。采访交谈时,正如廖毅在本书中所记录的那样,南存辉很善于讲故事。再高深的概念、再复杂的提问,他总能用一个比喻、一则故事甚至一句自己乡间的俚语,讲得明明白白。和南存辉交流,不累。
       开口就是大白话,却“HOID”住慎密逻辑,说得清楚天下道理,这令南存辉和他身边无数温州商人相比凸现出了迥然不同的质感,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同样拼搏数十载后彼此迥然不同的商业成就与人生高度。
       其实,在中国“最盛产老板”的温州并不缺乏聪明人。改革开放30余年,温州人塑造的强烈的自我形象一是肯吃苦,二是胆子大。至于这一独特商人群体的聪明水准自不在话下——人不聪明还能当老板?有不少学者甚至将温州人的聪明与犹太人相提并论。的确,两者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四海为家、精于经商理财,对把玩货币皆有近乎潜意识的极到位的感觉。但是,与孕育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世界级伟人,在世界范围的哲学、科技、金融、法律领域都有无与伦比表现的犹太群体类比,很多情形下,我更愿意将温州人的聪明理解为一种狡黠:为了追逐具有摧毁性竞争力的价格低廉,温州产品的假冒伪劣曾经登峰造极。即便这只是历史演进难以逾越的片段,也不应该成为自我粉饰的托辞;善于抢抓机遇的背后,是见缝就钻的潜规则本能,是对制度的不尊重和对商业博弈准则的漠视;“全民言商、人人做老板”的浓郁氛围之下,商业利润至上的极端功利主义、短视投机的机会主义暗潮涌动、经久不息。
       屈指算来,自1986年始,由于温州之于中国改革史无可替代的样本价值,我在媒体生涯中曾32次寻访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了家人和家园挣脱百年贫困不惜流汗、流泪乃至流血的执着与坚韧,让我始终对温州人怀有一份发乎内心的敬意。然而,正如同一枚硬币有其两面,狡黠得甚至有些不计后果的温州人又总是将观察者推向颇为尴尬的爱恨交加。
       南存辉是温州人的一员,但他无疑超越了普通温州人的器行业首批获得了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这为“求 精”脱颖而出,并 在同行业后来居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如饥似渴“求人才”的同时,南存辉也千方百 计“求资源”。刚 开始,厂里没有模具,他就求人帮助做模具,或者利 用别人的模具。他 们无钱采购零部件,就找到外协厂家,磨破嘴皮子, 先将需要的零部件 赊账拿来,组装好产品并卖出去后,马上付款。由于 他们很讲诚信,说 至0做到,逐渐和一些外协厂家结成了很好的合作伙 伴。久而久之,这种 “先欠后付”的方式约定俗成,成为“求精”乃至以 后“正泰”有效利用 砬会资金的一大特色。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大缓 解了企业资金压 刀,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快速成长创造了条 件。
     回顾当初这些经历,南存辉悟出的道理是:“求 人”一定要诚心,一 正要耐心,而且要让对方看到你的事业心,看到你的 发展前景。
     “名片背后还有王工当时的家庭地址和电话呢! ”南存辉翻过名片 背面,向观众展示,果然留着王中江师傅的住址和电 话。而看那字迹, 正是南存辉亲手所写。
     如今,王中江、宋佩良、蒋基兴等老人已先后离 世,当初那个小打 小闹的“求精开关厂”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正泰集 团”,但偶然出现的 这张名片引出的故事却意味深长…… P14-P15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6 Zjc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天高巷98号1603室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635365 0571-56017579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31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