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4位诗人,9468首诗,这是《四明清诗略》一书所呈现的数据。3月11日,这部宁波的地方诗歌总集,经过鄞州区政协地方文献整理委员会三年的点校整理,终于出版发行。
宁波——中国地理版图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历来以商业发达闻名于世,至于文化底蕴如何,并不为世人所瞩目。有清一代,宁波地区的学者们先后编纂了《甬上耆旧诗》《续甬上耆旧诗》和《四明清诗略》,让世人认识到这里也是文化底蕴丰厚、学者辈出、诗人遍地的文化之乡。进入新世纪,鄞州区政协眼光独到,决定启动一项重大文化工程——重新点校出版《甬上耆旧诗》和《四明清诗略》,以与杭州出版社2006年点校出版的《续甬上耆旧诗》一起,形成宁波地区古代诗歌总集系列,再续四明文脉。
《四明清诗略》的出版,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宁波文化曾经灿烂辉煌的一页。那么《四明清诗略》重新点校后有哪些特点呢?浙江出版网专访了该书的执行副主编戴松岳先生。
宁波是一颗埋没已久的文化明珠
戴松岳先生是宁波地区的文史专家,曾任鄞州区政协教文委副主任。2006年起,他开始主编《鄞州文史》系列丛书,每年出版四五十万字,形成了一百多人的作者队伍。现在《鄞州文史》已成为当地一大文化品牌。
审视重新点校整理出版的《四明清诗略》,戴松岳先生认为具有四大特点:
第一, 《四明清诗略》是宁波诗歌史上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它的重新出版向世人证实,宁波曾经是中国的诗歌重镇,是一颗埋没已久的文化明珠。
宁波商帮在明清两朝名闻天下,近现代的宁波帮更是享誉世界,很多人以为这里是文化沙漠。其实不然,有清一代,宁波出了多少诗人,不得而知,仅《四明清诗略》有迹可考的就有2194位,可见当时宁波的文化水平之高。近代英国人施美夫在其著作《五口通商城市游记》中说:“即使在中国人心目中,宁波亦是颇具盛名,被认为是中国极具文学素养的城市,仅次于苏杭。”施美夫是外国人,对宁波历史一无所知,无需去考虑什么利害得失。这句话直接证明了宁波是与苏杭相鼎立的诗歌之乡。
清朝时宁波地区诗歌水平超越绍兴
第二, 与前两部诗歌集相比,《四明清诗略》收录的范围扩大到慈溪、镇海、舟山、宁海、象山等地,是宁波地区一部真正的诗歌总集。我们不要把它仅仅看作是地域的扩大,这更是编纂者胸襟的扩大。
历史上,大家谈论“浙东诗乡”,一般都是指绍兴地区,在唐宋时期,绍兴地区出了相当一批有影响力的诗人,如贺知章等。但宁波地区也在奋起直追,到了清代,宁波地区就成了中国的诗歌重镇,不仅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力诗人,如张苍水、周容等,而且诗人的数量以千计,诗社数量也位居全国各地之首。无论是论诗歌影响力,还是艺术水平,宁波地区都已超越绍兴地区,并形成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个诗派——甬上诗派,成为名副其实的“浙东诗乡”。
在清代,宁波地区的诗人将中国传统诗歌开掘到了极致,也为中国传统诗歌史划上了一个完美句号,成为旧体诗的绝响。这部诗歌总集的出版,为我们重新认识宁波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
新版《四明清诗略》内容更加丰富
第三, 重新点校出版的《四明清诗略》,较之原本内涵更丰富,更适合当代读者阅读。
《四明清诗略》卷帙浩繁,仅存于天一阁收藏。重新点校后,全部采用简化字横排,有效地处理了一些生僻字、通假字和当时的一些避讳字,清除当代读者阅读的一些障碍;其次,新书附录《四明清诗略姓氏韵编》,方便了读者查找;其三,宁波文史专家忻巨先生用四五年时间,搜集资料编写了《鄞董孟如忻绍如年谱合辑》,董孟如忻绍如是《四明清诗略》的两名编撰者,附上二位的年谱,让新版图书内容更加丰富。
政协建设文化工程的策划能力相当强
第四, 将《甬上耆旧诗》和《四明清诗略》重新点校后出版,彰显了鄞州区政协建设重大文化工程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一套宁波地方诗歌总集的出版,为宁波地区建设文化软实力夯实了基础,也将成为宁波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让世人知道宁波不仅有天一阁,宁波还是“浙东诗乡”。
《四明清诗略》从立项到出版,鄞州区政协都把该书的出版当作重点工程来抓,大力扶持,政协前主席陈振国亲自写序,副主席鲁定国担任主编,统筹全书整理出版工作;校订者袁元龙先生与女儿袁慧和侄子袁良植不计报酬,牺牲所有休息时间,近乎义工般地工作了三年;众人的合力保证了《四明清诗略》的质量,将错讹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重新点校出版的《四明清诗略》,目前在天一阁、宁波图书馆等多家机构都有收藏,如果您有所需求,不妨到这些地方查阅!
浙江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