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上,介绍利用水生植物快速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
记者 邵佩玲 文 任文林 摄
喜爱生物学科及各种生物,成功自学高中生物课程;经常胡思乱想,有时会发一两个小时的呆;喜欢捣鼓奇怪的东西,比如刻橡皮章、做ppt动画、混搭歌曲等;讨厌时间被别人安排……
这是14岁的金华小男生朱学谦对自己的描述。这个有点小个性的男生,最近出了一本书《它们———一个初中生的生物学随笔》(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将这两年写的有关动物、植物的随笔结集成书。他笔下的动植物会说话,有情感更有个性。
没想到这书出来后,效果出奇的好,同学们争相传阅。于是,11月16日,金华市外国语学校举行了一个低调的仪式,905班的朱学谦将自己的500本书交到了校长朱耀仁手上,它们将进入学校图书馆和各个班级。
从小就是生物迷
朱学谦与生物的缘分从幼儿园就结下了。由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开明,多年来朱学谦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能自由支配,一有空就迷在书里。而他尤其偏爱生物类书籍。“幼儿园的时候就是走到哪里都抱着一本厚厚的《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不离手。”妈妈王女士说,“那本书以文字为主,没想到他看得很入迷,硬是把关于自然的那一分册完整地读掉了。”
以后便一发不可收,利奥波德的《沙郡年记》、史军的《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梭罗的《种子的信仰》……各类生物学著作收于眼底。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小学二年级那年,他看完后告诉妈妈,长大了想当植物学家。
妈妈嘴上说,学生物很苦,工作又难找,却又不忍浇灭儿子的热情。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到一处,王女士就会带着儿子去当地的植物园参观。
她带着儿子看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植物。离家最近的杭州植物园则成了最常去的地方,每去一次,都要小住四五天。天天一大早就泡在植物园里,看植物、捞小鱼,晚上要关园了才离开。
对动植物的痴迷也令他脑洞大开。小学三年级时,朱学谦把食用色素抹在桑叶上喂蚕宝宝,成功地让它们变成彩色,并吐出彩色的丝,结成彩色的茧。他将三年来的观察和实验写成小论文《投喂色素法养殖彩色蚕茧的实践与观察》,参加金华市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去年,他看到婺江江面上水葫芦泛滥,联想到可以利用水葫芦的这一特性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就在家里做起了实验,找到了一种立体培养沉、浮水植物,快速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简易净水装置,写成论文后获得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华市一等奖、浙江省二等奖。
鼓励产生神奇的效果
热爱生物的朱学谦,语文成绩在班级里并没有那么拔尖,怎么一下就写了一本书呢?
关于这本书的故事,要从七年级下学期说起。当时教材里有个关于“童趣”的专题写作训练,语文老师潘丽云让学生每周写2~3篇,取材不限,花鸟虫鱼、吃喝玩乐、嬉笑怒骂皆可。
朱学谦的第一篇随笔是《观仓鼠》。仓鼠,在普通人眼里不过是一只成天蹦来蹦去好动的家伙罢了,在他的笔下却大有情趣:“我家的仓鼠曾在金华市花鸟鱼虫大学建筑系深造了两个星期,获得博士学位。所以,即便是我提供的这么一个结构简单的小笼子,它也能施展非凡的才华,把它变成一座华丽而又实用的宫殿。”这种轻松幽默的笔调一下子把潘老师雷到了,喜不自禁。她说:“与一般学生虚浮苍白的作文腔调比起来,他的文字温暖而有趣,太难得了。”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她意识到这是孩子潜在的、尚处于抑制状态的思维碎片,应该好好引导。
“朱学谦,快快亮出你的小鸭、八哥、蝌蚪、蚕宝宝吧,你的随笔就写你喜爱的动植物系列。”课堂上,朱学谦领到了潘老师的一项特殊作业。同时妈妈王女士也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给儿子当一段时间的秘书,帮他打字。很快,《八哥学飞》、《食客兔》、《变色蚕》、《花梨的年轮》、《爱莲食说》等动植物随笔一篇篇地出笼了。潘老师都在教室的投影仪上展示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这些随笔可以整合成书,如果能坚持,将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本。”潘老师接着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多读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找到更好的自己。她说,学谦的随笔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叙述,除了常态的观察记录,还有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她想要成就这株特立独行的树苗,帮助他走得更高更远。
老师建议将朱学谦的随笔出书,王女士心情忐忑地找到了浙江教育出版社,没想到编辑看了几篇文稿后,认为很有意思,乐意帮助整理出版。
每个孩子都应个性化成长
在朱学谦的笔下,仓鼠是个建筑学博士,蝌蚪是爱扎堆的,蚕宝宝是贪吃的,牵牛花是分帮派的……他对小花小草、各种小动物的习性特别钟情,特别留意,从少年儿童纯真的视角观察它们的生长和活动的具体过程,以及它们赖以生长和活动的环境,并加以真实而富有情趣的记录。
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一直鼓励朱学谦,特意为该书作序,他认为,朱学谦的随笔不是为了应付作业,也不是为了升学考试,纯凭爱好,纯是兴趣,无须迎合谁,也无须顾虑什么“评分标准”,写的都是真实的观察,心底的体验和感悟。“他并不想刻意表现什么意蕴,什么主旨,这在当下套话假话作文泛滥的情势之下,尤其显得珍贵。”
其实,在金外,爱写、能写的同学不少。潘丽云老师说,学校每天晚上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语文作业也偏向阅读,学生在完成必读的书目外,还有一部分选读的书目和自选的个性化书籍,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发展又保持了他们的个性。“在应试作文占主流的当下,自由奔放与个性鲜明是何等重要。”
班主任应根飞也十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他说,把个性融入自主学习,搞好学习的同时,还要保持个性、发展个性。朱学谦热爱生物学,又能将自己的细微观察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学生个性和学习融合得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