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业的图书出版服务平台
宁波编辑部:0574-87635365
杭州编辑部:0571-56017579
当前位置
新闻内容
“电子书”和纸书能否共赢?
2014-12-30 13:10  来源:浙江出版网  作者:新华网
 《2012年度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已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尽管传统(纸质)阅读仍为市民的首选阅读方式,达到56.69%,但数字阅读的首选率也达到42.72%,在过去一年中显著上升。
  
  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争夺读者的前景如何?数字阅读是否又必然会把大众领入浅阅读时代?记者日前走进热火朝天的上海书展,倾听各方声音。
  
  电子书:快乐分享 注重体验
  
  尽管大二学生陈志明坦言自己并不喜欢在网上看书,但走进上海书展的数字出版馆里,他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在一台半人高的电子阅读器前细细体验了一把。新浪读书、盛大文学、龙源网、沪江网等十几家数字出版商都选择在上海书展发布它们最新的电子阅读产品,吸引了众多读者。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迫使数字出版业的技术革新速度加快,我们不仅要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更注重阅读体验的提升。”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副总裁贺世铭说。在他的手机中,有国内各大数字出版商的阅读客户端,以便了解竞争对手的观点和革新。
  
  “我每天会花两个小时在手机阅读上,看到好的文章和书籍,就给女儿微博私信,或发个链接过去,让女儿也看看。”他说,“快捷互动、随时随地分享读书快乐,是我最热爱数字阅读的地方”。
  
  蜘蛛网品牌负责人马凤丹表示,目前仍有七成市民认为纸质阅读效果更好,是因为电子阅读还没有给客户提供“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而这正是数字出版今后将着力提升的地方。
  
  纸质阅读注重“经典”
  
  在展览中心里,数字出版馆并不占有最佳的展位,书展的主角依然还是传统出版社们,近50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社,为书展带来了逾15万种图书和460余场读书活动。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副社长洪军认为,提供好内容,并培养全民阅读兴趣才是传统出版社生存之道。
  
  上海教育出版社此次书展展出了《花甲蒙童——50后珍藏版小学语文课本》。这套影印中国上世纪50年代老课本的丛书,吸引了从孩童到老人等不同读者的兴趣。
  
  上海古籍出版社带来了《顾炎武全集》,收录了顾炎武现存可证实的全部著述,这套由十几位古籍专家历时一年的巨作,也引来了不少人注目。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则带来了《中华文明的根柢——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中国发展的精神因素》《国事忆述》(英文版)等众多极具思想文化价值的重磅书籍。
  
  “上海书展倡导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是对我们传统出版社的一个鼓舞。”洪军认为,“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对‘全民阅读’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能否共赢?
  
  尽管仍有近六成市民首选纸质阅读,但各大出版社无不感受到数字阅读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已开始与中国移动合作,将2000年后的出版物进行数字转化。洪军认为,数字出版和纸质出版的合作是出版业发展的未来,“只要保证提供好的内容,满足读者需要,电子或纸质都只是一种形式,出版社要跟上这种转变。”他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负责人唐云松也表示,出版社的责任在于传播知识。“不怕读者选择阅读电子书或者纸质书,就怕读者不读书。”他认为传统出版社应该拓展业务,拥抱改变。
  
  但并非所有出版商都对此乐观。上海古籍出版社因其出版物的专业性和小众化,在“上网”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该出版社开发企划部主任查明昊说:“首先是文字数字转化后,正确率过低;其次是定价太低,无法体现书的价值;最后是版权不清,整理者和出版社的版权往往得不到保障。”
  
  “我们也想为中华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做贡献,但迄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在保护版权的前提下,要让各方都有盈利。”查明昊说。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希望看到一幅和谐的图景:传统纸质图书市场依旧繁荣,数字阅读作为一种补充,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浅层次阅读需要。
分享到: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6 Zjc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天高巷98号1603室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635365 0571-56017579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31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