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独特的角度,开辟了日本侵华战争研究的‘第二战场’———文化侵华,将中国抗战文学创作推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倪腊松说。
日本全面侵华后,1938年4月,日本内阁颁布国家总动员法。为配合战争宣传、鼓舞士气,日本内阁情报部开始大规模派遣作家奔赴战地。文学沦为侵略战争的传声筒,军部策划下的“国策文学”成为文坛主流,数量庞大的“笔部队”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
《刺刀书写的谎言》一书的作者是近年一直从事历史研究写作的成都军区作家王龙。他在书中揭露了“从军作家”“转向作家”等不同类型的十多个“笔部队”骨干分子在侵华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日本侵华文学所催生的这批文学怪胎与畸形儿,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它蒙蔽了不明真相的日本民众,掀起了不可遏止的战争狂热,进一步加剧延长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痛苦。”王龙告诉记者。
2013年日本上映影片《永远的零》,电影主要讲述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神风特攻队”如何实施自杀式攻击的故事。
“《永远的零》是日本著名右翼作家百田尚树的代表作,小说和小说改编的漫画与电影都很受欢迎。而且《永远的零》并非孤案,日本人拍摄的许多二战题材电影,一方面艺术手段上非常感人,把自己作为战争受害者的一面渲染得极其强烈,但往往渲染有余反思不足。”王龙说,一旦仔细分析这些电影会发现,“他们没有提到对亚洲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伤害。”
王龙希望通过对“笔部队”的研究,能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源头,掀开至今仍蒙在日本右翼知识分子身上的那层遮羞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