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统筹运用新闻发言人、政府网站、政府公报、政务微博微信发布信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扩大发布信息的受众面、提高影响力。
《要点》明确,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较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同步制定解读方案,加强议题设置,通过发布权威解读稿件、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科学解读,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重大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依法按程序第一时间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动态信息。
《要点》要求,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以及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需求,扩大政府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到达率。同时,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内容准确、一致。
核心提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不少专家认为本次工作要点亮点颇多,公开程度大、范围广,内容也越来越细,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信息公开的重视,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详细>>
一、突出特点
含金量和力度都大于预期
根据《工作要点》,今年重点推进的信息公开领域包括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方面。详细>>
国企首次纳入公开范围
国企信息公开是一个亮点。此次要点明确要求推进国企信息公开,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国企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必将进一步推动今后国企的信息公开工作。详细>>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为突破口
坚持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为突破口,以要点的形式渐次、逐步推进是近年信息公开工作的“新常态”。详细>>
推进政府数据公开
《要点》的另一个亮点是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推进政府数据的公开,就是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对政府公共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应用。详细>>
二、释放信号
折射管理之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吕艳滨表示,《工作要点》体现了一种治国理政理念:把信息公开作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折射出政府管理逐步从单纯的管制向引导与服务转变的趋势。详细>>
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汉华表示,其多涉百姓诟病领域,比如“电老虎”、“两桶油”、“上网慢、上网贵”、高速收费,看病难、看病贵等,都是百姓生活中的“痛点”,纳入工作要点,积极回应了百姓呼声和要求。详细>>
突出服务理念
政府数据公开,意味着什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苏竣分析,关键词是“服务”。也就是说,在过去透明、监督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目的之一是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详细>>
三、亟待完善
引入“第三方评估”
引入“第三方评估”,可以以中立的身份,从专业的视角,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给予客观公正的考察与评估。这既规避了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作裁判员的身份尴尬,提升了评估结论的含金量与说服力,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央政府强化信息公开管理的决心与诚意。详细>>
加快立法工作
下一步还应在加快立法等方面多“给力”。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依据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而保密的依据是法律,二者地位尚不相称,建议加快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工作。详细>>
逐步完善、细化标准
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每年的工作要点逐步“打补丁”的同时,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公开标准预计将在未来得到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