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关键词
基础古籍 文献挖掘 创新水平 传播效果
【数读】2015年,全国共有138家出版社报送古籍整理图书选题3269种。其中,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学术类古籍整理图书选题2320种,较2014年增加近60%;面向一般读者的普及类古籍整理图书选题949种,较2014年增加20%。总体上看,2015年古籍整理图书选题加强基础古籍整理,强调文献资源挖掘,注重传统文化普及,呈现出选题数量增加、整理质量提高、规划性不断加强的良好势头。
普及类选题 注重传播效果
普及类古籍整理图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创新。通过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和加强形式创新,普及类整理图书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形式俱佳的选题,有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承,帮助广大读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如凤凰出版社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珍藏版)》积极盘活优质出版资源,遴选推出40余种名家著译的作品。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今年计划推出《礼记》等品种,均以权威版本为核校底本,并约请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有的选题立足于传统阅读、吟诵的功能定位来整理出版国学经典;有的选题综合运用注音、注释、评论、今译等多种手段,面向青少年读者推出以无障碍阅读为目标的古籍整理读物;有的选题加强对插图、版式的设计,在整理本中配以绣像、绘本、地图等元素,赋予读者更多的联想空间;有的选题在开本上大做文章,推出大字本、口袋本、指掌本,充分满足不同读者在不同场合的古籍阅读需求。
古籍整理图书走出去的覆盖面和传播力不断提高。以翻译我国古典名著为主的外向型古籍整理选题重点加强了语种和品种的覆盖面,并在内容上精心打磨,提高整理作品的传播力,全面展示中华独特魅力,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中华文库”今年将继续扩大语种的覆盖面,计划出版《西厢记》《牡丹亭》等古典名著的汉法、汉德对照本,四大名著也将推出汉阿对照本。外文出版社的“中国名著再造工程”将推出英文版《红楼梦》,更精细地打造翻译作品,包括增加注解、导读,更新装帧设计等,为国外读者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
基础古籍选题注重整理质量
基本典籍在整理出版后出转精。基本典籍的整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整理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史籍整理成果丰硕,重要全集、别集新作迭出,重点图书增订工作进展有序。中华书局承担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在2015年计划推出《新五代史》《旧五代史》《金史》《汉书》等7个品种,吸收了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整理出版质量值得期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新增《欧阳修词编年校注》等6个品种,其中《杜甫集校注》在校勘、编年、注释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凤凰出版社的《李太白全集校注》穷尽式地搜集资料,以认真审慎的态度进行校勘、注释和评述,是李白诗文整理出版的一项最新成果。此外,今年还将推出《蔡邕集校笺》《张岱全集》《清词话全编》《文选旧注辑存》等一大批重要的别集、全集。《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全明散曲》等一批已经出版的重要整理作品将进行修订、增补,推出最新的增订本。
目录提要的整理出版成果丰硕。目录提要类古籍整理选题既有对大型古籍丛书的深入研究,也有对书目文献的全面整理,反映了古籍整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今年将推出经部和子部的提要,堪称对《四库全书》后著作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研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公布了江苏、内蒙古等地2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馆藏古籍基本信息,将对我国古籍保护和利用发挥重要的作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计划推出第四辑,整理出版《澹生堂读书记·澹生堂书目》《善本书室藏书志》等一批重要的书目提要著作。此外,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宋元版刻工表》、凤凰出版社的《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新编》等选题作为版本目录学的重要工具书,在文献学及古代文史哲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科古籍的整理出版水平提高。一些出版单位不断拓宽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在古代文化、科技、农业等专科类古籍整理方面独辟蹊径,不但选题令人耳目一新,整理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黄山书社的《中国历代谱录文献集成》整理收录相关文献500余种,将有力推动古代谱录类文献的深入整理和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二辑)》采用影印、录文、校勘、注释、索引相结合的整理方式,深入整理《武经总要》《算海说详》等科技著作。齐鲁书社的《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编(下辑)》、文物出版社的《清代营造史料汇编》、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围棋文献集成》等选题系统整理传统武术、建筑、博弈等方面的古籍文献,注重收集抄本、稿本等珍稀版本,不但全面展现了文献价值,同时也通过整理出版充分展示了专科古籍文献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
古籍文献挖掘注重拓展视野
国内存藏典籍文献的挖掘力度不断加强。古籍出版单位继续加强与国内图书馆、档案馆和文博机构的合作,深入挖掘国内存藏的各类古籍文献。相关选题持续聚焦大型公立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档案馆存藏珍稀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中国古籍珍本丛刊”计划出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卷、西南大学图书馆卷和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卷,中华书局的《清宫颐和园档案》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大量清代宫廷园林档案予以整理刊布。除此以外,文献整理挖掘的触角也逐步向市级、甚至县区级基层图书馆延伸,涌现出一批极具文献价值的选题,如中华书局的《温州市图书馆馆藏稿抄本日记丛刊》《北碚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珍本丛刊》《泸州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广陵书社的《大连图书馆馆藏珍秘戏曲古籍丛刊》,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北京朝阳区图书馆馆藏碑帖》等,以各收藏单位的特色古籍存藏为重点,较为系统地展示过去为学界所忽视的重要文献存藏。
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突出时效性和综合整理水平。出土文献的挖掘、整理和刊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材料,是近年来古籍整理出版的重点。2015年出土文献整理选题十分丰富,既注重新近出土文献的及时刊布,同时也加强对出土文献系统性搜集和整理,综合运用多种整理方法和出版技术,提高出土文献材料的利用水平。在出土文献的刊布方面,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岳麓书院藏秦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岳麓书社的《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文物出版社的《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竹简(伍、陆、捌)》等选题采用图版、释文相结合的方式较为全面地将新近出土的文献予以整理公布。在出土文献的搜集整理方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重庆三峡博物馆所藏甲骨》以拓本、彩照、摹本、研究四位一体的方式整理出版200余片未刊甲骨。凤凰出版社的《江苏藏敦煌文献》《安徽藏敦煌文献》,中国书店出版社的《世界民间藏中国敦煌文献》搜集整理出版散失各地的未刊敦煌卷子。
海外汉籍的整理出版更为深入系统全面。海外存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选题呈现出研究更为深入、视野更为开阔、整理出版更为系统的特点。在海外古籍目录提要的整理出版方面,中华书局的《美国图书馆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海外中文古籍书目丛刊”收录的《文求堂书目》《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藏中文古籍书目》《西班牙藏中国古籍书录》,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法国亚洲学会藏汉籍善本图目·沙畹》,将点与面、图与目相结合,揭示海外存藏古籍面貌。在对海外存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方面,中华书局的《日藏诗经古写本刻本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美国亨廷顿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等选题系统性地影印出版散失海外的珍稀古籍。此外,中华书局的《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策卷》、广东人民出版社的《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藏同顺泰号文书》等将珍藏海外的殿试策卷、商业文书等档案资料予以整理出版,必将对相关领域学术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