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业的图书出版服务平台
宁波编辑部:0574-87635365
杭州编辑部:0571-56017579
当前位置
新闻内容
温大教授痴迷研究微博6年 出版专著并获多个奖项
2015-02-10 18:05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王雄涛

  温州网讯 2月5日傍晚,在市区下吕浦小区的家中,41岁的温大教授夏雨禾正在自己的微博上敲打着消息。今年是他研究微博的第6个年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立项资助,并获得多项省、市级科研奖项。

温大教授痴迷研究微博6年 出版专著并获多个奖项

  他先后申请十几个账号,经常“自己”跟“自己”对话

  夏雨禾2007年起,在浙江工商大学任教,教授新闻传播学专业等相关课程。2009年5月,他在给学生上课时,被学生问及是否有“饭否”账号,当时夏雨禾并不知道什么是“饭否”,经询问才明白那是一个社交软件,几乎是当时国内第一个类似“推特”的网站。“饭否”的社交模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随后便注册了账号开始使用。

  当时还没有其他网站推出“微博”版块,互联网大都在模仿国外“推特”模式,除了“饭否”,还有“叽歪”等。直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出现,这种社交模式才迅速走红,注册人数很快超亿。据当年新浪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每天发博数超过2500万条,总数累计超过20亿条。对于这一新兴现象,夏雨禾便试着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微博,从此便和微博打了6年交道。他先后在“饭否”、“叽歪”、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等网站注册了十几个账号,熟悉微博的所有功能并开始研究微博信息的传播规律。有时为了了解某个消息在微博传播中的变化,他会使用账号自己和自己对话。

  他说微博让远距离的眺望变成咫尺的窥探

  经过观察研究,夏雨禾发现微博的传播模式和传统传播模式截然不同。传统传播模式一般是“点对点”、“点对面”的线性模式,而微博是以树状网格化传播模式为主,而且每个账号拥有人都是一个信息源,彼此之间以多种方式互动来扩大影响。正因为这样,微博时代造就了很多大V,他们从默默无闻到意见领袖,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微博还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如明星开通微博后,只要成为粉丝,就可以近距离了解他们的行踪和生活状态。因为微博,让远距离的眺望变成咫尺的窥探。

  近年来,夏雨禾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事件和微博舆论的关系研究》的研究中,对2010年以来的近40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展开了分析,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心理规律。比如,由于微博的“加关注”功能,导致了突发事件中大规模近距离围观吐槽的“舆论景观”,由于绝大多数人穿着马甲,他们的行为方式显得比较超脱;相比之下,一些实名的机构和名人为避免“引火烧身”则倾向于谨慎行事。再比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博语境下,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解读方式也多种多样。交通事故中微笑官员的形象就可以牵扯出贪腐案,地震灾害中一遇到捐款就会联想到郭美美等等。

  经过长久的比对和调查,夏雨禾发现,微博上八卦类消息最吸引眼球、碎片化的信息最容易引发流言。这一现象在突发事件中尤为突出。当热点或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很多评价言论,其实这些言论的发布者,最初往往是在几个碎片化的信息中加上自己的看法和猜测,但往往到最后猜测部分成了传播的主要内容,初始基本事实却成了无关紧要的信息,结果往往出现与事实差距很大的流言。

  他说微博像广场微信像客厅,人既需要强关系,也需要弱关系

  如今,在生活中人们不仅使用微博,而且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微信。

  夏雨禾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使用人群规模巨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微信是一种移动即时软件。两个软件的针对对象和功能并不完全相同。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一个人有“强关系”和“弱关系”的需要,强关系就是自己与亲朋好友的关系,弱关系是自己与一般他人(如陌生人)的关系。微博就像一个广场,是每个人发出声音的场所;微信就像是一个客厅,是与亲朋好友的私密空间。在微信出现之前,微博是网民生活中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综合体,微信的出现虽然将其中一部分分离出来,因为人们不可能缺少弱关系这一环节,所以微博也不会很快被其他社交工具所取代。

  但在信息传播上,微信的传播速度和规模要相对弱于微博。假如你有200万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以同步的方式传播给200万人,而微信就没有这么快速。“虽然微博没有前两年那么活跃,我认为这是微博逐步自我提纯的过程。”夏雨禾教授说。

  人物介绍

  夏雨禾,温州苍南人,南京大学法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温州大学教授。2011年,他作为学术带头人被引进温州大学工作,目前担任温州大学文化创意学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向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授传播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他先后在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和《2010年以来的突发事件微博舆论及其变化趋势》等论文;出版有专著《微博空间的生产实践: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他的研究项目《突发事件和微博舆论关系研究》等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的资助。

分享到: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6 Zjc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天高巷98号1603室 邮编:315040
电话:0574-87635365 0571-56017579
浙江求学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浙ICP备13031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