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办展方、协办方以及展会工作人员、媒体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承办,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今晚将落下帷幕。
我们在这里召开本届书展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主要发布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举办的总体情况。本届书展得益于媒体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宣传报道声势大、覆盖广、效果好,为上海书展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氛围,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在此,向媒体和各位记者的辛勤付出及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上海书展在追求品质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展会入场观众人数屡创新高,显现了上海书展超高的人气;书展分会场高品质的活动吸引大量读者到场,激发起申城全民阅读热潮。在一周的时间内,上海这座城市完全交付给图书、交付给阅读、交付给那些最值得聆听的声音。500余家出版单位、15万余种图书亮相书展,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上海书展,举办近700场各类阅读文化活动,形成一系列既有文化高度,又有人文内涵、人气指数的文化品牌,构建起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掀起一股股引领品质阅读新风尚的热潮。可以说,2014上海书展在新十年、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的进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上海书展成为申城名符其实的“文化黄金周”
站在新十年的新起点上,2014上海书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表达出“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更加注重品质价值和文化取向的引领,更加注重内容品质和活动品位的提升,更加注重融汇呈现国际元素,更加注重全城参与的共振效应,更加注重惠民举措和阅读服务的优化。我们感到,本届书展集中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题突出,核心价值观传播成为主旋律
2014上海书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运用主题图书展示、主题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书展期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国65周年、中国梦、反思甲午为主题,设立多个主题精品-图书展示馆、展示区和展示台,集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图书约500余种,包括《之江新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当代中国的核心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读本系列》、《解读中国梦》等一批主题精品图书。大量以宣传中国梦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图书、一系列庆祝建国65周年和反思甲午主题的图书成为热点。习近平总书记所著《之江新语》以“文风清新,内容实在,言之有物,思想深刻”受到现场读者欢迎,名列书展热销图书榜前列。“解放书单”展台受到读者热烈追捧。书展期间,100多场主题鲜明的展览、论坛、新书首发、读书讲座、作家签售等活动广受关注。上海书展与市教委和团市委合作,策划举办了近百场“绿色悦读”、“悦读青春”青少年阅读活动,发挥了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开展健康阅读的积极作用。通过精品主题图书展示和现场解读、对话、交流、互动等活动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在广大市民读者中进一步传播,使上海书展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强大主阵地。
二、“思想”首发,阅读示范引领功能更加凸显
历经十年积累与发展,上海书展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而是更加注重学术价值和专业价值的提升,有效传递思想、文化、学术的“最有价值的声音”,引领有态度、有品质、有价值的阅读。诚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所言,“更好的书、更好的讲座,是能给读者带来人文精神洗礼的。”
本届书展倡导名人大家牵手百姓大家,让“大家”的思想为大家分享。展会期间,一大批重量级新书借助上海书展平台成功首发,受到读者热烈追捧,进入到书展热销榜,成为引领书业新潮流和书业发展的“风向标”。一系列高品质、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坛、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论坛、世纪中国论坛等精彩展现,集中阐释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重大主题,交流文学、艺术与学术思想的最新观点,让读者零距离分享到精神文化最新动态。在书展的新创项目中,5位院士作为嘉宾的“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讲座、7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望道讲读会”系列学术讲座等一经亮相便博得各界好评和读者热情参与,参与活动的院士、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最新发展和经典学术名著、经济社会热点等展开话题,推动和引领读者“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不断掀起一场又一场强劲的学术热潮,让相对“小众”的社会科学思想精华走进大众阅读视野,为高质量的学术文化产品和一流的名家学者提高了“能见度”,令最有价值的文化资讯、最贴近时代的思想理念、在书展中得以集中放大。
上海书展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出版人和名人名家导读推荐活动——“八月好书大推荐”活动,约请近300位上海和全国各界文化名人及出版机构掌门人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书单参考,营造出浓郁的阅读氛围。
主宾市北京展团以强大阵容参展,7000种精品图书和30多场阅读活动大受读者欢迎,开展第二天部分图书即告售磬,北京出版集团紧急空运一批图书到书展现场,满足读者购书需求。中国出版集团旗下所有出版社组成大型参展团,携1000多种最新图书品种、5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参展。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和国内学术出版三大专业联合体——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全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体、全国法律出版社联合体重装参展,全国人民出版社联合体首次在上海书展设立大型展区,展示最新出版的新书好书。这些参展单位和上海出版发行单位一样,均取得了突出的销售业绩。上海书展作为全国新书首发的重要平台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融汇交流,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影响力
国际元素已经成为上海书展的魅力之一。与书展同期举行的第四届上海国际文学周,吸引了大批海外和港台地区著名作家积极参与,为推进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为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籍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美国诗人罗伯特·哈斯,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法国传记作家皮埃尔·阿苏里,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美国作家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等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学名家携最新中文本译作,通过参与文学论坛、举办系列文学讲座、作品朗读、新书签售等方式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及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等文化单元,集聚了20多位中外著名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展开30多场形式多样的文学对话和交流活动。作为今年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的组成部分,杜拉斯生平摄影展、作品朗读会、电影观摩会等杜拉斯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书展期间成功举办。“爱尔兰文学翻译奖”在本届书展期间首次设立并举行颁奖仪式。在书展的平台上,海外与港台学者、作家、诗人不仅“表达”,更在“对话”,形成与中国作者、中国读者的文化共振。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吸引读者的热情参与,让广大读者得以融入国际文学交流。在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的现场,原本只能容纳400人的科学会堂内涌入大量“诗迷”,慕名而来的大量观众站着参加完三个小时名家作品朗颂与交流活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赞叹,“上海是一座拥有浓厚文学气息的城市”,“我去过美国加拿大,但从没想到会在这里发现这等的热情”。
四、全城联动,共推阅读活动全城广覆盖
作为全国全民阅读的示范平台,上海书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对全民阅读活动的引领和推广,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和提升。上海书展以全民阅读为载体,联手全市17个区县的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共同打造“书香上海悦读季”系列活动,在书展期间举办阅读文化活动近100场,覆盖人群20余万人。上海书展的活动空间不断向外延伸,依托上海图书馆、思南路思南文学之家、市科协科学会堂、市社联群言堂、长宁区图书馆以及全市大中型书店、虹桥机场10余家上行书店、宝钢集团17个厂区内上海书城流动书店,设立各具特色的上海书展分会场,有效拓展了上海书展的活动空间和广泛影响力。如静安区以重要商圈、白领阅读为依托,连续3年在上海书展期间推出“静安读书周”系列活动。青浦区则注重凸显历史文化悠久的传统特色,推出青溪讲坛、讲国学等品牌阅读活动。即便远在崇明岛,上海书展也推出了以“书香崇明——文学名家海岛行”为主题的8场文学创作、阅读交流活动。这些分会场活动将有效延伸和拓展上海书展的阅读空间,使上海书展更接地气、更贴近读者百姓,进一步扩大了上海书展各类活动的市民参与度和文化覆盖面,在申城有效营造出书香四溢的阅读文化氛围。
五、优化服务,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上海书展致力为读者营造轻松、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引导人们建立阅读习惯、重新翻开书本,享受书香乐趣。本届书展邀请上海和全国知名实体书店20家,搭建实景版书店空间,装饰到书籍选择都别具一格,集中展示独立书店专、精、特的品牌服务。字里行间、晓风书屋、枫林晚书店、猫的天空之城等来自外省市的品牌实体书店达10家,为读者营造了更好的参展体验。联手专业机构策划开展新书好书推荐活动,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读者滚动推送,帮助读者“与好书温暖相遇”。此外,按照惯例继续在场内设置总咨询服务台和若干休闲区,并提供导购、快递、寄书、纪念印戳、雨披、轮椅、餐饮、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投诉接待、失物招领、wifi全覆盖、手机充电等服务措施和项目。继续推出七天夜场,周五、周六、周日展览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适当平衡重量级嘉宾的日场夜场活动安排,充分满足上班族逛书展的阅读文化需求。运用上海书展、书香上海等官方微博推出乘车路线、展馆活动、新书推荐、重要嘉宾、展馆功能以及天气、医疗、旅行等“温馨贴士”服务。配合今年安检升级形势,提供展馆各入口实时信服务,方便读者有序、快捷入场。推出主会场周边交通指南服务,为市民读者顺利出行、观展提供方便。本届书展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对现场安保力量做了精心部署,升级各项安保措施,有效应对大客流,特别对重点部位、热点活动的人流拥挤进行及时疏导,保证了展会安全有序。
温馨体现在细微之处。去年最后离场的两位读者,今年被上海书展 组委会邀请参观本届书展。他们说,“今年准时来了,是为了实现去年的约定。”这是书香的约定,也是最美的约定!
六、营造氛围,宣传报道助力添彩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上海书展已成为聚集各方力量,全方位打造阅读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届书展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媒体宣传报道实现了新的突破,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东方网、新浪、上海发布、上海热线等网络媒体在上海书展设立直播室,上海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艺术人文频道、上海故事广播在书展现场设立演播厅,全天候直播书展动态资讯、嘉宾访谈,连接现场读者和场外的千百万读者。通过场内场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展馆内两万多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向展馆外、网络的无限空间延伸拓展,把书展的服务范围扩大,让全市乃至全国的读者都能享受到上海书展带来的文化盛宴。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媒体对于上海书展的密切关注、密切跟进,对于上海书展信息进行大集群、大覆盖式的传播,才使8月上海的书香得以如此浓郁久远。书展开幕首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上海书展的简讯;人民日报首次以两个专版重点报道上海书展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品牌影响;解放日报、文汇报分别在头版头条显要位置大篇幅报道书展盛况。包括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等多家主流报刊都开辟了多个专版,连续报道书展亮点特色和精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全国各地的220多家大众媒体、专业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近800名记者参与到上海书展报道。截止到目前,主要报纸报道1200余篇,电视广播报道580余条;网络媒体登载转载文字稿件60多万条,图片3300余幅,视频370余个,访谈260余场,微博发布书展信息37000多条,微信4360余条,专题综合点击率达到39多万人次,吸引网友持续聚焦书展。高密度、高频率、广覆盖的新闻报道,使上海书展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成为全国关注的文化焦点。
展望未来,上海书展将进入追求价值品质发展的新阶段。2015上海书展将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线,聚焦“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主题,坚持“全国、大家、首发”理念,紧扣“文化盛会、百姓节日、理想书房”定位,以打造“中国最美书展”为目标,进一步凸显“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文化追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一是更加凸显品质追求。 “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根本要义就是为真正高水准、有价值、富有思想内涵的内容提供服务,为一流的学者和思想文化产品搭建展示的平台,面向普通市民读者做好阅读推广,让更多的读者在价值分享中实现提升。上海书展的办展空间相对有限,不可能无限度扩大活动规模。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空间,真正让有价值的产品和活动在书展现场得以展现,是我们在今后办展中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重要课题。2015上海书展将积极吸收全国优秀出版单位和优质图书资源,为读者“读好书、善读书”创造良好条件,为国内外最具文化含量与影响力的产品及其创造者搭设平台。新的一年,除了进一步拓展上海书展分会场的领域,强化分会场的活动影响力外,将在主会场有限的资源空间里实施“腾笼换鸟”,以价值和品质为取向,对参展的出版单位设立门槛,让最好的出版单位在上海书展拥有更好的展位和更好的平台,为中国最好的出版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此为读者开展更高层次的阅读文化消费创造条件。对一些学术类和专业性强的小众图书,在展位和图书推介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不断体现上海书展对品质价值的追求。
二是更加凸显开放办展。十一年的办展实践告诉我们,上海书展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面向全国,坚持开放办展。新的一年,上海书展面向全国、面向全行业的办展方向不会改变。集聚上海优质阅读资源,真正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的阅读引领示范平台。借助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品牌影响,上海书展将不断增加国际元素,与国际一流书展对标,向国际化方向拓展,进一步强化上海书展的国际影响力,把书展平台打造成为中外文化及文学艺术交流的平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展示的重要窗口。
三是更加凸显全城联动。如何放大上海书展7天的效应,实现市区联动、阅读全城全覆盖的推动机制,是上海书展下一步需要重点着力探索解决的问题。今年2月全新出炉的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成为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活动与广大读者日常见面、交流互动的全新载体,也是推动全民阅读市区联动的成功尝试,更是上海书展常态化运作的成功样本。上海书展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尝试和推广。今后,“望道讲读会”、“上海科协大讲坛”和“思南读书会”将以哲学社科、科学人文、文学艺术为分野,以本真堂、科学会堂、思南文学之家为基地,发展成为上海市民读者周末阅读文化分享和体验的三大品牌。17个区县各具特色的上海书展分会场,以及上海图书馆、本市各大书城等文化场所和虹桥机场、宝钢厂区也将成为上海书展常态化的活动平台,全年与市民读者见面,努力形成从“上海展览中心”到“城市区县”,从“七天书展”到“全年书香”的阅读文化大格局,带动整个城市书香四溢、更加智慧。
四是更加凸显为读者服务。2015上海书展将更加注重文化惠民,更加注重为读者服务。我们将适应时代变化趋势,适应读者新的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提供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营造更为温馨的阅读环境,用品质吸引读者,以服务赢得公众。除了保留现场快递、导读导购、寄书、餐饮、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投诉接待、失物招领、手机充电等常设服务项目外,将强化信息服务,增强WIFI覆盖范围和强度,拓展微信、微博、APP终端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即时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继续坚持七天夜场和低价门票,改进餐饮管理,优化布局和服务,为进入书展的读者提供周到细心的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