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周的疲惫心情
又到了周末
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选一种最有趣惬意的方式来度过吧
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是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六一少儿十大推荐好书,世界读书日推荐好书。
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母亲的老、父亲的逝、儿子的成长与疏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失败与脆弱、失落与放手、缠绵不舍与绝然的虚无……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再由《目送》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和“生死大问”,“人生三书”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花枝春满,悲欣交集,温暖、深邃、忧伤、美丽。
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影响深远。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
内容推荐:
20年来温暖、受欢迎的“母子之书”,给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无数家庭带来感动和启迪。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
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两个德国版孩子,一位台湾版妈妈,孩子调皮,母亲教育,相互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用她的语言来说,是希望孩子成为“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读者点评
“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
内容推荐:
扭转百万家庭亲子沟通模式的36封家书,感动华人世界无数读者,真诚袒露龙应台、安德烈母子两代的碰撞与交融,平等探讨心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他们原来也可能在安德烈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母亲努力了,儿子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
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有时候,为人父母,需要停下来,鼓起勇气去重新认识“突然”长大的儿女;有时候,作为子女,我们是否有耐心好好与父母交流,了解一下我们最熟悉又其实十分陌生的亲人?
有生之年,活着的时候,母子能有这样的对话,实在难得。——读者点评
“人生三书”之三《目送》
内容推荐:
堪称21世纪的《背影》,是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是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74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深邃,忧伤,美丽。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是才学并高的性情中人,一生的作为其实都取决于自己的真性情,她同样用直接而有力的杂文,“笔锋常带情感”,来揭示我们社会的病情。——人民网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